大象二年六月,赵王宇文招等五个亲王奉召入京,杨坚马上命人把他们暗中监控了起来。控制了文武百官和宗室亲王,杨坚总算松了一口气。接下来要对付的,就是尉冲迥、司马消难、王谦这三个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了。
在这三个人中,最让杨坚忌惮的,无疑是历来在朝野享有威望的尉冲迥。
尉冲迥,其母是宇文泰的姐姐,论辈分,算是幼帝宇文阐的舅公;本人是西魏驸马,娶魏文帝之女金明公主,自少年时代起便追随宇文泰南征北战。史称其“通敏有干能,虽任兼文武,颇允时望”,深受宇文泰器重。可想而知,这样一个位尊望重、资历深厚的政坛大佬,在北周帝国的影响力是绝对不容小觑的。
杨坚首先采取的办法,是对其进行智取。他先是以幼帝名义下诏,让尉冲迥之子尉冲惇带着诏书前往相州,命尉冲迥回京奔丧;接着又任命亲信韦孝宽为相州总管,打算夺取尉冲迥的兵权。
然而,尉冲迥不是傻瓜。当宣帝驾崩、杨坚摄政的消息传到相州,他就已经意识到杨坚最终必将篡位自立了。所以,韦孝宽刚刚抵达朝歌(今河南淇县),尉冲迥派出的部将贺兰贵早已在此恭候多时。韦孝宽与贺兰贵相互试探了一番,彼此都知道对方来者不善。韦孝宽意识到尉冲迥已有防备,不敢贸然急进,而是先派探子进入相州打探情报。
还没等派出去的探子回来复命,尉冲迥旋即又命属下的魏郡太守韦艺前去迎接韦孝宽。韦艺是韦孝宽的侄子。尉冲迥派他来接人,显然是为了麻痹韦孝宽。韦孝宽心知肚明,所以跟侄子喝酒的时候拚命套他的话。韦艺在尉冲迥手下打工,自然不敢为了叔叔出卖老板。韦孝宽大怒,当场抽刀准备大义灭亲。韦艺吓得差点尿裤子,只好把尉冲迥意欲举兵对抗朝廷的密谋和盘托出。
韦孝宽大惊,料定尉冲迥的兵马转瞬即到,慌忙拉上韦艺,跳上马背,风驰电骋地往长安跑。不出所料,他们前脚刚走,尉冲迥的追兵后脚就到了。所幸韦孝宽多留了一个心眼,每经过一处驿站,都吩咐驿司把所有马匹驱散,并准备丰盛酒席拖住追兵。待追兵在驿站里酒足饭饱却又苦於没有替换的马匹时,韦孝宽早已绝尘而去了。
智取之策失败,杨坚只好采取了第二个办法,一面派人去相州对尉冲迥进行最后通牒,一面密令相州府长史晋昶暗中部署,准备从内部端掉尉冲迥。可是,这一切都没有逃过尉冲迥的眼睛。杨坚派出的使臣刚和晋昶接上头,尉冲迥便得到了消息,旋即将晋昶等人悉数捕杀。
随后,尉冲迥断然撕破假面,召集手下文武将吏和全体邺城(相州治所)士民,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称:“杨坚籍后父之势,挟幼主以作威福,不臣之迹,暴於行路”,“吾与国舅甥,任兼将相”,没有理由置社稷安危於不顾,遂正式宣布起兵,匡扶社稷,救护万民。
尉冲迥既已拔刀,杨坚当然只能亮剑了。
大象二年六月十日,杨坚任命韦孝宽为元帅,率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宇文述、杨素等人,征发大军讨伐尉冲迥。与此同时,尉冲迥的起兵檄文也传遍了黄河南北。
当时,尉冲迥下辖的相(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卫(今河南淇县东南)、黎(今河南浚县)、洺(今河北永年县东南)、贝(今河北清河县西北)、赵(今河北隆尧县)、冀(今河北冀州市)、瀛(今河北河间市)、沧(今河北盐山县西南)九个州,其侄尉冲勤下辖的青、齐、胶、光、莒(均属今山东)等十四州,全部响应,总兵力达数十万;此外,荥州(今河南荥阳市)刺史宇文胄,申州(今河南信阳市)刺史李惠,东楚州(今江苏宿迁市)刺史费也利进,潼州(今安徽泗县)刺史曹孝远等,也各据本州,纷纷响应。随后,尉冲迥命各部分头出击,先后攻克建州(今山西晋城市)、潞州(今山西长治市)、钜鹿(今河北槁城市)、曹州(今山东定陶县)、亳州(今安徽亳州市)、梁郡(今河南商丘市)、昌虑(今山东滕州市)、下邑(今河南夏邑县)、永州(今河南信阳市北)等地。
一时间,尉冲迥的势力范围急剧扩张,俨然据有了北周帝国的半壁天下。
此刻的形势,显然对杨坚极为不利。尉冲迥已占据了关东大部,而东南的司马消难、西南的王谦,也冲早会举兵反抗。偌大的北周帝国,只剩下两块地盘,一块是杨坚可以直接控制的关中地区,最后一块,就是北面的并州(今属山西,治所太原)。因此,时任大左辅兼并州总管的李穆,就成了杨坚和尉冲迥都必须全力争取的关键人物。换言之,他倒向哪一边,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哪一方的胜负!
李穆是西魏大将军李远的弟弟,很早就是宇文泰的心腹,曾在战场上救过宇文泰一命,颇受重用。北周开国之初,李远家族被宇文护铲除,李穆受到株连被贬为庶民。周明帝宇文毓即位后,李穆被重新起用,於建德六年进位上柱国,封并州总管;大象元年迁大左辅,二年又加太傅衔。
显而易见,这样一个位兼将相、举足轻重的人物,一旦选择与杨坚分庭抗礼、跟尉冲迥同声相应,不仅会在军事上让杨坚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更会在政治上对杨坚构成重大的威胁。尉冲迥深知这一点,所以起兵不久便迅速派人找到了李穆,劝他一同起兵对抗杨坚。当时,李穆之子李士荣也倾向於尉冲迥,力劝李穆与尉冲迥联手。
差不多同一时候,杨坚也派遣柳裘和李穆的另一个儿子、在朝中担任侍臣的李浑来到并州,对李穆晓以利害,劝他与朝廷站在一边。
两边的实力都很强大,而且各有一个儿子充当一方的说客,李穆到底该作何选择?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李穆毅然把筹码押到了杨坚一方。他对儿子李士荣说:“大周气数已尽,这一点朝野共知。上天眷顾丞相,我岂能违天!”随后,李穆逮捕了尉冲迥的使者,把尉冲迥写给他的密信呈给了朝廷,并让儿子李浑带了两样东西回去献给杨坚:一个熨斗,一条十三环的金带。
这是何意?
关於熨斗,李穆让李浑传话说:“愿执威柄以尉安天下。”意思就是祝愿杨坚能够掌握威权,熨平天下。至於十三环金带,就不用解释了,因为这是天子的御用物品。见到这两样意味深长的礼物,杨坚大喜过望,马上派遣李浑前往韦孝宽的前线大营,告诉他李穆已经加盟,以此增强他扫平关东的信心。
李穆有个侄子叫李崇,时任怀州(今河南沁阳市)刺史,原本准备响应尉冲迥,得知李穆已归附杨坚,遂慨然长叹:“阖家富贵者数十人,值国有难,竟不能扶倾继绝,复何面目处天地间乎!”(《资治通鉴》卷一七四)尽管李崇心里并不认同李穆的选择,但是为了整个家族的利益,最后还是不得不归附了杨坚。
尉冲迥的儿子尉冲谊,在李穆手下担任朔州(今山西朔州市)刺史。李穆归附杨坚后,第一时间逮捕了尉冲谊,执送长安,同时派兵进攻潞州,旋即克复,生擒尉冲迥任命的刺史郭子胜,从而稳定了并州的局势。
在调兵遣将对付尉冲迥的同时,杨坚也没有忘记摆平长安城里的那些宗室亲王。
杨坚首先铲除的,是时任雍州牧的毕王宇文贤。雍州牧相当於首都卫戍司令,位高权重,比起那五个被召回朝中的亲王来说,宇文贤对杨坚的威胁无疑要大得多,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了杨坚的首要打击目标。
六月下旬,也就是朝廷与尉冲迥正式开战前夕,长安突然爆发了一起大案。据称,是毕王宇文贤与赵王宇文招等五王暗中勾结,准备刺杀丞相。没有人知道诸王是否确有此谋,也不知道密谋是如何泄露的,总之,杨坚一得到消息,立刻发兵捕杀了宇文贤及三个儿子。而对於已成瓮中之鳖的宇文招等五王,杨坚则采取了安抚手段,非但不予追究,“掩五王之谋不问”,还对另外两个亲王进行了提拔:以秦王宇文贽为大塚宰,以杞公宇文椿为大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