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内殿后,赵绰噗通一下跪倒在地,俯首谢罪说:“禀报陛下,臣有三条死罪。”杨坚愕然。
赵绰紧接着说:“臣身为大理少卿,不能约束属下,致使来旷触犯天子,死罪一;人犯罪不至死,而臣身为执法者,却不能以死相争,死罪二;臣本无它事,却妄言有它事要奏,这是欺君,死罪三。”这就是谏诤的艺术。明明句句是劝天子收回成命,却无一字不是自责谢罪之辞。听见如此高明、滴水不漏的谏言,杨坚就算有再大的怒气也无从发泄了,脸色随即缓和下来。当时,独孤皇后也在场,见赵绰如此言辞恳切,遂用两只金杯盛酒,赐与赵绰,喝完后连金杯都赏了给他。
随后,杨坚赦免了来旷的死罪,将其流放广州。
“来旷事件”刚过去没几天,杨坚又因为一件小事要砍一个大臣的脑袋,赵绰力谏,结果差点连命都搭进去。
这件事说起来有点搞笑,起因居然是一条内裤。准确地说,是一个大臣穿的内裤颜色不对,所以触怒了杨坚。
杨坚是不是有病,连人家内裤穿什么颜色都要管?
其实,不是杨坚有病,而是中国古代的许多风俗习惯很莫名其妙,其中很多风俗还延续至今。比如说,中国人历来认为本命年是大吉大凶的,所以如果今年是你的本命年,家里的老人就会告诉你,这一整年都要穿红色内裤,这样才能趋吉避凶。假如你认为这种说法不靠谱,坚决不穿,估计老人也不能把你怎么样,而你当然也不见得就会横遇厄运。
但是,在古代,内裤穿什么颜色却是一件大事,因为它不仅跟本命年有关,而且还跟政治有关。比如我们这里要说的“内裤事件”,起因就是刑部侍郎辛掸听人家说,穿红内裤会官运亨通,所以就天天穿着红内裤上下班。可不知怎么着(估计是上厕所的时候被政敌看见了),马上就有人告到杨坚那里,说辛掸穿红内裤是在施行巫蛊,目的是诅咒皇上早点死。
於是,内裤的颜色问题就这样上升到了政治高度。
红内裤到底是不是跟巫蛊有关,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在古代,施行巫蛊确实是十恶不赦的重罪。杨坚闻言,怒不可遏,也不做调查,马上命人将辛掸砍头。
正当这个可怜的辛掸即将成为史上唯一一个因内裤颜色被砍头的大臣时,赵绰再度站出来据理力争,对杨坚说:“依照法律,辛掸罪不至死,臣不敢奉命。”这回,杨坚再不给赵绰面子了,阴着脸说:“你珍惜辛掸的命,却不珍惜你自己的吗?”面对赤裸裸的威胁恐吓,赵绰不为所动,还是坚持自己的立场。杨坚大手一挥,立刻命人把赵绰押下去砍了。赵绰面不改色地说:“陛下可以杀我,但不可杀辛掸。”随后,赵绰被押出大殿,推到外面。行刑官剥下他的衣服,把他的头按在了铡刀上。这时,传令宦官奉命来问赵绰最后一句话:“你到底作何决定?”赵绰只回了八个字:“执法一心,不敢惜死!”宦官回禀,杨坚顿时有些动容,但是一时又下不来台,只好拂袖而起,转身走进内殿。外面的宦官和行刑官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这一刀该不该砍下去。许久,杨坚才从内殿放出话来,让他们把赵绰放了。
次日,整整想了一夜的杨坚终於有所悔悟,遂召见赵绰,当面致歉,并赏赐给他绸缎三百匹。
至此,辛掸才没有因为一条内裤而送命。不知道这位堂堂的刑部侍郎从此以后会不会患上“红裤恐惧症”,但我相信,他至少会从这件事中吸取一个教训,那就是——封建迷信害死人啊!
紧继“内裤事件”之后,赵绰和杨坚又闹了一次不愉快。
这一次可以称为“劣币事件”。
在古代,由於缺乏防伪技术,加之铸造货币的技术门槛很低,所以政府通常无法垄断货币的铸造权。也就是说,民间私自铸造的货币,经常跟政府发行的货币一起在市场上流通。当然,历朝历代也时常重拳打击私铸货币,可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比如开皇年间,杨坚就明令禁止民间私铸的劣币在市场上流通,可还是有很多人因利益驱使铤而走险,坚持作案。有一天,相关官员就在市场上抓获了用劣币兑换良币的两个人。上报朝廷后,杨坚马上下令斩首。
赵绰当然又反对了。他说:“依照法律,二人应处以杖责之刑。杀他们,於法无据。”杨坚怒道:“这事与你无关。”赵绰说:“陛下不以臣愚昧,让臣主管司法部门,如今却又胡乱杀人,岂能说与臣无关?”杨坚一声冷笑:“一个人去摇大树,如果摇不动,就应该知难而退。”赵绰道:“臣想摇动的是天子之心,岂止大树!”杨坚又说:“喝稀粥时,如果太烫,就要暂时放在一边。何况天子之威,岂是你所能压制?!”一个皇帝居然要跟臣子如此打嘴仗,足见赵绰的气场实在有够强大。杨坚说完,便喝令赵绰退下。可他非但不退,还一边磕头一边前趋,直逼杨坚御榻。杨坚大声喝斥,赵绰仍不肯退。
碰上这种不要命的,杨坚也实在是没辙,只好拿出他的“撒手鐧”——拂袖回宫,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不烦。
赵绰能生生把皇帝逼退,顿时给其他正直的朝臣作出了强大的示范。随后,御史柳彧等人纷纷上疏,声援赵绰。杨坚无奈,只好打消原意,免了那两个人的死罪。
像赵绰这样的硬骨头,虽然杨坚从感情上很难接受,但是作为一个皇帝,至少在理智上,他是不得不承认赵绰的忠直的。是故,跟赵绰“博弈”了几个回合之后,杨坚对他就越来越赏识了。此后,杨坚经常召他入宫,让他直言批评朝政得失。独孤皇后在场的时候,往往还会给赵绰赐坐。而皇帝凡有所问,赵绰也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杨坚很高兴,给他的赏赐,前后数以万计。
然而,赵绰只有一个,国事却纷繁万千。因此,赵绰不可能事事知情,更不可能事事跟杨坚死谏。而杨坚苛酷猛厉的性情,则越到晚年越严重。仁寿初年,赵绰去世,杨坚就无所忌惮了,又恢复了从前动辄在朝堂杀人的恶习。
有一年元旦朝会,一些武官衣冠不整,而且佩剑的佩戴方式也不符合相关礼仪。按规定,殿上的御史碰到这种事是必须当场弹劾的。可是那天,杨坚等了很长时间,御史却始终没有发话。杨坚大怒,对那个御史吼道:“你身为御史,莫非想弹劾就弹劾,想放纵就放纵吗?”遂下令将他斩首。
谏议大夫毛思祖赶紧出列劝阻。只可惜,这位毛老兄的气场远远不如赵绰强大,运气也没他那么好。杨坚只瞪了他一眼,就命人把他拖出去,跟那个御史一块砍了。
杨坚晚年,类似这种草菅人命、“激情杀人”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有关官员因征收田赋超过期限——砍头;武库守备官因办公处所的杂草没有清除——砍头;左右官员奉命出使地方,收受地方官员赠送的物品,小至一根马鞭、一只鹦鹉,被杨坚知道了,也无一例外,全部砍头,而且杨坚还要亲自到场监斩。
杨坚晚年,对杨素越来越宠信。杨素便恃宠擅权,凡是跟他有过节的,必定遭殃。鸿胪少卿(藩属事务部副部长)陈延曾与杨素结怨,自然也逃不过他的黑手。有一次,杨素偶然经过专门招待外宾的蕃客馆,发现院中堆有未及清扫的马粪,而一帮工作人员却聚在一起掷骰子赌博,立刻飞报杨坚。杨坚大怒,马上命人逮捕该馆的负责官员及所有参与赌博的人员,全部杖杀;陈延也被抓起来打了个半死,虽然侥幸保得一命,但仕途却因此玩完了。
隋文帝杨坚在位二十四年,不仅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历史使命,而且缔造了一个国力强大、民生富庶的太平盛世(史称“开皇之治”),其历史功绩可谓彪炳千古,加之其个人的俭朴寡欲和勤政爱民,使他完全有资格进入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圣明帝王的行列。然而,毋庸讳言,其性情的猜忌严苛,以及因此导致的法网的苛酷猛厉,却无疑给他光辉灿烂的帝王生涯抹上了一层浓厚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