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1 / 2)

害群之马 蓝艾草 2885 字 4个月前

第72章 番外二

周王妃在京里是个特殊的存在。

她的特殊不仅仅在於她的出身,好的出奇的运气,还有她身为皇子妃却不必恪守皇室规矩困守后院的自由生活。

旁人尚且不论,她的妯娌太子妃娘娘就羡慕不已。

周王当初大胜而归,不知道京中多少高门暗中考量自家女儿嫁进周王府做妃的可能性,为此不惜频繁往太医院跑,就为了打听周王的伤情。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周王有可能此生都要困於轮椅之上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倒有不少高官显贵歇了攀附的念头。

——一个永远站不起来,从此远离朝堂政事与权势的皇子,哪怕战功彪炳,也不能为妻族带来多少在官场上显而易见的好处。

这些人都实际得很,家中千娇万宠养大的闺女,当然不能浪费在无用的皇子身上。

也有那些势弱的小家族觉得舍弃一个女儿攀附上皇室也是值得的,也曾上窜下跳找门路,可惜连周王府的大门都进不去,遑论见周王一面。

后来,周王销声匿迹了好几个月,皇帝陛下忽然一纸降下一纸赐婚诏书,传旨的天使前脚离京,京中后脚就炸了锅,无数人互相打探:「柏氏是哪个?」

不怪他们消息闭塞,实在是此前周王要娶妃的消息丁点未曾透露过。

为此京里姓柏的官员都被众人扒拉完毕,无论官职大小,都被上司同僚明里暗里打探过消息。

等到周王大婚之后,周王妃的底细才渐渐传了出来。

出身江苏漕帮,上不得台面的粗野女子,走一趟漕运就钓了个金龟婿,运气好的让人无话可说。

彼时周王双腿复原,偶尔出现在早朝之上,大约与周王妃新婚燕尔,英姿勃发的儿郎站在武官之首,连被边关风霜吹的冷硬的面孔都流淌出了江南山水的温软之色,气色好到令人侧目。

这时候江南盐道漕运尽握周王手中,不知道多少高官权贵悔断了肠子,错失良婿。

漕运自不必说,盐道却素来是肥差,但凡与盐道沾点边的官职,无不是京中各路人马打破了头都要抢的美差。

要不怎么说皇帝陛下心疼周王多年边关寒苦,有心慰劳呢?连盐漕总督都让他担了,皇子除了封地,还兼职封疆大吏,已是除太子殿下之外,京里最炙手可热的皇子了。

若非周王与太子一母同胞,素来亲和,朝中重臣还不定怎么想呢。

周王婚后再次出现在朝堂之上,连带着周王府也成了京里最热门的府邸,大家都等着周王婚后在王府的初次宴客,名目都替这位爷想好了:赏菊宴。

听说陛下赐了周王府若干盆稀世名菊,值得开宴请客,大赏一回。

可惜左等右等,这夫妻俩却收拾包袱款款下江南了。

众人:……

后来数年,周王妃陆续亮相皇室大宴,有时候是中秋宴,有时候是新年大宴……未必每年都会出席,但偶尔出席一次,总让人印象深刻,概因这位王妃的礼仪实在不太过关,与太子妃形成鲜明的对比。

不过关就算了,她本人似乎从来不在意是否丢了周王的脸面,而周王似乎也不太在意自家王妃的礼仪问题,约摸能糊弄过去就完事了。

实在糊弄不过去,他便挺身而出为周王妃解围,就连皇后娘娘都无可奈何。

她跟自己的心腹宫人说:「总不能让我做个恶婆婆吧?」

也不是没指派过宫中通礼仪的嬷嬷去周王府教导周王妃礼仪,除了大婚那次得以顺利教导准王妃礼仪,此后连周王妃的面儿都没见到,就被周王给打发回宫了。

皇后娘娘见到儿子念叨几句,周王便厚着脸皮说:「十七从小在宫外长大,再说长年不在京里,就算是当时学过,回头也忘了,何必费那功夫。」

「不如派俩嬷嬷跟着你们去江南,也好时时耳提面命,好让周王妃熟习宫里的礼仪,省得回头再被人笑话?」

周王顿时如临大敌:「不必劳烦母后身边的人,十七久在江南,一年也见不得母后几面,您若是觉得她丢脸,儿臣就让她少进宫几趟。」

正好柏十七最不耐烦进宫请安,每次都抱怨自己格格不入,就好像把狗尾巴草强行栽进了御花园,非要充什么奼紫嫣红的名品。

周王生怕媳妇儿再抱怨下去,进而会引发「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难以幸福的谬论」,通常都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堵住她的嘴巴,以缱绻的方式强行终止她的抱怨。

旁观了数次周王为周王妃开脱的太子妃羡慕不已——周王妃也太好命了!

皇后娘娘贤名在外,与太子妃婆媳关系融洽,唯独见到周王妃,老觉得她浑身都是毛病,开口就能把人噎回去,不说憋着自己难受,说了怕周王难受,又要跳出来为儿媳妇辩驳,到最后她更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