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我等一介武夫有幸待奉明主,又逢盛世,有机会立碑洛基山脉,勒石密西西比河,异域裂土分国,建立不世奇功,何其幸也?”
在李栓柱上将双手抱拳施礼的时候,其他三位副总司令已经肃然而立,听到这番话齐声回答;“臣等恭请圣安,但有所命,虽百死而不悔。”
“秉承圣谕;加利福尼亚立国宜不冲於3月中旬,发动洛基山战役不冲於4月初。届时,在美国东西海岸齐动手,给新总统伍罗德-威尔逊送一份大礼。”
说到这里
李栓柱上将眼中露出慑人的凌厉光芒,环顾三位副司令说道;
“3月15日是个好日子,宜祭祀,动土,上梁,远行,加利福尼亚共和国正式宣布独立,就定在这一天。
4月3日也是个好日子,宜出行,婚嫁,下棺,全面发动洛基山战役就定在这一天。
届时,我要给当今圣上呈上一出好戏,表表孝心,请诸君助我。”
“职责所在,万死不辞。”三位副总司令官齐声回答,神情中露出热切的光芒。
战争,是将军的舞台,演绎着生与死的悲欢离合。
作为帝国远征军最高长官之一,在场的三位副总司令都清楚的知晓全部军事作战计划,这段时间的休整并没有闲着,对於攻克洛基山脉早已经有了周详方案,是等待合适时机实施罢了。
从政治意义上说,加利福利亚共和国成立必须放在前面,这个次序不能乱。
攻打洛基山脉之战,也将成为加利福尼亚共和国的立国之战。
只有流血流的够多,才能够铭记立国之战的艰难,才能够铭记与米国人仇恨,才不会有朝一日脑袋发懵了,又去吃回头草。
只有血流的够多,才能够铭记与大洋帝国并肩作战的战斗情谊,珍惜这用鲜血凝结的两国情谊,珍惜太平洋军事同盟并倚为支柱。
这就是远征军打的不是军事,而是政治的真正含义。
在米国人看来,固若金汤的洛基山防线,对於帝国远征军而言,只是轻轻一戳就破的纸,攻克压根儿也没什么难度,无非就是堆人罢了。
为了打破洛基山防线的坚固防御,帝国远征军从本土调来两个重炮师,除了大口径牵引火炮之外,还拥有猎豹坦克底盘打造的自行火炮团,这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炮兵装备。
与此同时
皇家禁卫军装甲第四师,第二师,陆军维多利亚师,悉尼师,姑苏师总计10余万人,目前已经抵达巴拿马,正在跨越地峡,向巴拿马邻近大西洋一侧机动,在那里早已经有大量运兵船和货轮等待,为美东海岸登陆做好准备。
皇家海军编队在张道儒海军上将的率领下,集结了13艘战列舰,45艘巡洋舰的强大兵力,将会掩护陆军部队登陆,夺取美东海岸重要港口城市作为海军基地,下一步执行全面封锁大西洋航线的作战任务。
这就是李川柱上将口中“东西海岸齐动手”的真正含义,在帝国远征军看来,米国人的抵抗就是一个笑话。
那为什么还要硬攻洛基山脉呢?
在面对敌人重兵防御,堡垒森严的情况下,即便加强了陆军航空队和重炮师参战,这也是一块硬骨头,必然要付出大量士兵伤亡的代价,难道远征军方面没有考虑吗?
从军事意义而言,硬攻落基山脉意义不大。
但是从政治角度而言,硬攻落基山脉是加利福尼亚共和国涅盘之战,必须要咬着牙打下去,而且要赢得最终胜利。
这并不是要把加州独立军当作炮灰,而是要将洛基山脉当成磨刀石,让加州独立军经历血与火的历练真正成长起来,知晓10月怀胎,一朝分娩的不易。
不经历寒霜苦冻,哪来的芳香扑鼻?
国内训练动员的新兵们也将会通过此战百炼成钢,塑造成为一支敢於攻坚克难的世界强军,而不是只会打巧仗,打优势仗,顺风仗。
对於这场战事
远征军总司令部早有计划,一开始肯定是加州独立军区啃硬骨头,如今在战俘营里,还有10多万死硬分子不愿意加入加州独立军,对新生的加利福利亚共和国持敌视态度。
这些人即便是放了,也是动乱之源。
所以,筹建中的加利福利亚共和国方面有人提议, 将这部分使用分子编入加州独立军,去冲击米军洛基山防线,用作打头阵的炮灰。
等到查明了敌人的火力部署,再一个一个的去敲掉,可以避免加州独立军的大量伤亡。
帝国远征军从善如流,随即将这些战俘全都交给加州远征军管理,这事儿也只能加利福利亚共和国去干,远征军方面是不能沾手的,防止被翻后帐。
帝国远征军方面新组建的三个白人师,俄勒冈师,华盛顿师和爱荷华师要在洛基山会战中出场,死多少人暂且不问,最起码将人口消耗一些,也能加剧西北方三州的居民恐惧心理。
愿意搬走的就别留了,赶紧走吧!
所以说,洛基山会战并不全是坏处,从政治意义上来说有一定的必要性。
远征军总司令部已经学会不单纯从军事上看待问题,还要更多的从政治角度看待问题,比如说白人死的多了,那么,华夏血脉播种机的任务就好完成了。
华人移民多了,华夏文化影响力自然就加强了,这是个1+1=2的问题,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