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5 章(1 / 2)

现场的张斐乐说清楚“准备晚饭”的规则后,钱越舫不遗余力地吐槽了一句“这就没有规则。”他说着就笑了,“真够难的。”

张斐乐笑着拍拍手对大家道“好了,现在是大家发挥的时刻了。小朋友们也要加油啊,和爸爸妈妈一起想办法做饭。”

这里三个小朋友,只有吨吨在乡下太婆家见过这种灶头,他一本正经地转过头看着大青蛙“爸爸”

梁司寒以为小宝贝这么快会有主意,正色看他“吨吨想到办法了”

吨吨点点头“我想吃丝娃娃”

“”

梁司寒搂住宝贝儿子,他被逗笑了,只能哄着说,“想起太婆做的丝娃娃了是吗”

“嗯。爸爸,我们可以吃吗”吨吨一脸期待。

梁司寒看宝贝儿子的小表情,要是搁在平时,肯定是让李阿姨他们准备,甚至叫人送到家里了,但是现在什么都没有,只能道“吨吨,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想办法做吃的。你看,我们现在需要锅子,做菜需要菜,得动脑筋把这些东西准备起来,才可以做饭做菜。”

评论区都在问丝娃娃是什么

“贵州的特色啊没想到我吨宝还是个吃货,居然都知道丝娃娃”

“我大贵州厉害了,我一会儿就去吃丝娃娃,美滋滋”

钱越舫虽然在草莓台参加过综艺,但都是被选手捧着的评委老师,现在到这里一穷二白,简直心酸,手插着腰一直在看周围,满脸无奈。

梁司寒站起身,对大家道“这样,我们先商量好。什么东西是我们目前最迫切需要的,再一步是考虑以什么途径去哪里弄回来,分工合作会加快效率,大家意下如何”

林俪瑗没意见,大家一起在厨房的四方桌旁边坐下。

钱越舫第三次跟主持人确认“一分钱都不给我们”

张斐乐点点头,对着太阳穴做了一个绕手指的动作“钱老师,可以开始动脑子了,不然时间不够。”

“”钱越舫绝望,看看小果子,“哎”

林俪瑗先说必须要的东西“首先锅子、柴火、火柴、大米是必须要的,其他调味料都是其次,再者是吃饭用的碗筷,如果大人小孩将就用一套,也至少三个碗三幅筷子,勺子碟子都未必需要。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些了。梁老师你想呢”

梁司寒道“大米可以改面粉或者是其他主食地瓜土豆一类的,应该也可以。那我们就先准备最基本的,重点是锅子和柴火,把主食先准备起来。其他的东西就灵活机动,碗筷都可以往后推。”

钱越舫认同“是,生火和锅子最要紧。别吃的到了,火没生起来,那就耽误时间。”

梁司寒想到刚才一路到大院子时,周边的情况“我们分三路找。这样不会撞在一起。”他扭头问主持人张斐乐,“对讲机有吗”

张斐乐道“有”

钱越舫皱皱眉“你们也是的,怎么不先给我们还得我们想起来问呢,这要是没人想起来,就没有了”

张斐乐笑了“是,这是我们的失误。以为暂时用不到,就没有分配。”

梁司寒道“我们三个大人每人配对讲机,找到柴火和锅、大米就通知一声,这样其他人就可以开始找其他的东西,尽量节省大家时间。其他的蔬菜和调味品,这些不做限制,反正多多益善。”

钱越舫认同“可以,我都没问题。”

林俪瑗接过对讲机,点了点头“行,这样好。反正一家一家问,有什么就互相通知。”她带着科科起身,“走吧,科科我们得快一点,不可以慢吞吞的了。”

科科却没动,而是挣脱妈妈的手,跑到厨房门后面,弯腰捡起一个橙色胡萝卜,对大家笑着挥挥手“我也有胡萝卜啦”

林俪瑗一喜,高兴地冲过去抱抱儿子。

科科对吨吨挥挥手“哥哥我有胡萝卜啦”

吨吨笑着说“科科很棒哦科科加油”

钱越舫这回是真笑了“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分工完成后,大家集体出门办自己的事情。

直播镜头继续跟踪。

评论区也在看他们怎么处理

“几个大人都挺配合的,一分工就干了”

“梁司寒安排得也挺好的,还知道问对讲机,看来野外生存有经验”

“梁司寒就是一能扛事的老爷们,可以”

“老钱最搞笑,哈哈哈他是负责搞笑担当的”

“我替小果儿着急,胡萝卜还没找到呢”

梁司寒一边出门,一边给吨吨解释现在的情况,以及要做的事情。

或许是天冷的缘故,四点多村子里就没什么人在活动,有好些人家的烟囱都在冒烟,显然都关起门来做饭了。

吨吨要自己走,小短腿跑得飞快,嗖嗖地跟上大青蛙的长腿。

他边走边问了爸爸怎么用对讲机。

学会之后,他对着对讲机喊“小果姐姐科科弟弟你们在吗”

“怎么是吨吨啊”钱越舫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出来,一会儿就变成小果子,“我在的。”

林俪瑗是在跟科科交流,让科科对说话,半晌科科才高兴地喊“哥哥姐姐”

吨吨仰头对大青蛙挥挥手“爸爸这个好棒啊,大家都可以听见”

梁司寒揉揉他的头发“赶紧找东西,一会儿再玩。”

前几户人家,要么是没来开门,要么是不想开门,让他们去问别家。

剩下开门的说自己家没有土灶,也没有铁锅和柴火,用的是煤气灶和电饭煲。

吨吨和大青蛙只能有些小失望地继续找,他问“爸爸,不可以借一个煤气灶吗”

梁司寒道“宝贝,煤气灶之所以叫煤气灶,是因为需要煤气生火。就像是铁锅下面放木柴,煤气灶是接通煤气的。如果我们有了煤气灶,就还要问别人借一个煤气瓶,这个比铁锅和木柴可能都要难。”

吨吨皱皱小眉头“电饭煲呢”

“电饭煲是得用电”梁司寒说到这里,当即反应过来,用对讲机联系了主持人张斐乐,“张哥,我们厨房可以用电吗电饭煲可以吗”

张斐乐道“理论上是可以的,你们只要搞得到。”

吨吨也听见这个声音,眼神一亮“爸爸我们还可以要电饭煲”

梁司寒明白,话虽如此,但未必能有人愿意借电饭煲。不过,他还是把这个事情通知大家“钱老师、林老师,你们可以关注下电饭煲之类的。不要仅限于铁锅,能做饭都可以的。主持人说我们厨房允许用电。”

林俪瑗“不行,这更难了。我还是先问铁锅吧。”

钱越舫则有些兴奋地宣布“小果儿刚问人要到了半个冬瓜我继续。”

评论区的人都在cue钱越舫“钱老师真的,胜负心比较强”

“老钱是骄傲,虽然没有找到胡萝卜,可是有冬瓜,很不错了”

吨吨看到一个门上贴着红闪闪的五角星,对大青蛙说“爸爸我们敲门吗”

梁司寒敲了敲,走出来一个满脸沧桑的老太太。

梁司寒和老太太表达清楚来意,老太太听半天,中间一直对着摄影机憨笑,特别大声地反问“要啥”

梁司寒凑到她耳边大声说“生火的,木柴,还有铁锅能借吗”

老太太敞开门让他们进去,声音也格外敞亮地说“锅没有。”

梁司寒进厨房看看,灶头的锅正在做饭,显然不可能掀走。

吨吨已经看到堆在一起的木柴,眼神发亮,蹦蹦跳跳地在老太太面前说“奶奶奶奶我们要这个这个”

老太太笑着拍拍他的头发“你小娃儿多大了”

吨吨乖乖地回答说“四岁啦”

老太太弯腰捡了堆在上面的木柴给他,给了他两大块,都有五十公分那么长。

吨吨伸手抱住木柴,悄悄问大青蛙“爸爸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