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篇章就算要开始了, 也得刷题。
不过初中的知识,苏桐自觉掌握的差不多了,现在开始预习高中的内容。
天气冷的狠,厂子那边有刘山花盯着, 于是苏桐足足好几天没出门了。
不过就算她没出去, 裴珏平由公家出钱去省城看病的消息, 也传遍了小河村。
毕竟这事儿实在是太稀奇了,村里人都羡慕死了裴珏平。
尤其钱家的邻居们他们每天都能听到钱安达那痛呼的声音。
他不仅仅是腿断了那么简单, 身上脸上都有大面积的烧伤。
可钱家现在确实没有钱能给钱安达去看病,于是只能任由他躺在床上
于是村民回家之后愈发对自家儿女耳提面命,在学校千万要好好学习,争取以后也要去县里工作。
要是能端上铁饭碗, 那可是一辈子都不愁了。
尤其是儿子,更要努力读书。
这次倒不是因为重男轻女了,而是因为女娃就算学习不好,也可以去苏桐那里工作么。
毕竟在村民们看来,在苏桐这里工作, 那钱赚的可能比在县里还多呢。
但是男娃就只有种地这一条路了。
到时候你赚的没有媳妇多就算你不怕丢脸,也可能根本没人想要嫁给你,毕竟老话说的好,嫁汉嫁汉, 穿衣吃饭么。
虽然这种想法还带着一定的局限性, 但至少村里人在有女儿出生的时候, 不再像以前一样, 单纯的认为这就是赔钱货。
不过苏桐并不知道这样的变化,此刻她刚刚结束了一个小时的预习,打算休息一下, 清醒清醒自己因为做题而变得混沌的大脑。
说是休息,其实琢磨的却是工作的事儿。
再过几天她得去趟县里,估计到时候手续就办下来了。
前一阵她把钱从银行取出来,就没存回去,这次打算再买几台缝纫机回来。
毕竟现在是正经的个体户了,市场经济下,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厂子里的工人也不能全用女人了,她得在村里找几个性格忠厚,但又能说会道的男人做业务员,四下开展业务。
而且年后如果要开粉条厂的话,现在就要开始找机器了。
至于养猪场的饲料,估计村里供销社就能帮她给解决了。
她一边想着,一边在纸上写着计划和方方面面的细节。
刚琢磨的差不多,董二来了她家,让她一会儿去村委会一趟,董建国有话要和大家伙说。
他应该跑了不少家了,在这大冬天额头都有点儿汗湿,但脸和耳朵却被冻的通红一片。
苏桐连忙让他进屋暖和暖和,别被风给吹到了。
董二笑呵呵的,“我还得去别人家,桐桐姐你赶紧回去吧,别冻着了。”
说完就颠颠颠的跑了。
苏桐回去收拾了下,和苏兰佳交代了一声,但却没直接去村委会,而是拿了些花生瓜子糖块粉条的,先去了董家。
虽然前几天陈小翠污蔑了苏桐和董志帆的关系,但苏桐自认行的正,坐得直,才不会这些捕风捉影的事儿,就和董家断了关系。
毕竟董家人是帮过她的,她不说自己想要报恩吧,但在她的心里,是真的把他们当做亲人一样的,真的不想因为这个而生分了。
而且事后王桂花也找过自己,让她别把陈小翠的浑话放在心上,俩家人该怎么处就怎么处。
王桂花不是那种儿子都是自己的好的人,反而还对苏桐开口,“我说志帆他就是猪油蒙了心,就凭他,咋好意思喜欢你么。不说别的,他哪一点比裴珏平强人家裴珏平生了病,单位直接送去省城看病,你看他断了一条腿,要不是你,估计直接就完了。”
说的苏桐哭笑不得的。
其实董志帆也不差。
但董志帆喜欢的人,其实并不是她。
所以俩人从根本上就不适合。
而这会儿她到了董家,把篮子里的东西给了王桂花,又问她,“我董叔找大家伙,这是有啥事儿啊”
王桂花没和苏桐客气的把东西接过来,才神神秘秘的开口,“之前秋天的时候,你不是和你董叔说,把地分下去,让个人承包么,你董叔今儿就想说这个。”
苏桐很是惊讶,“我董叔想通了啊”
王桂花点点头,“他这人,一根筋,要是惦记上了什么,就非得给做了才行。”
又悄悄开口,“不过他能下这个决心,也是因为上面的政策变了。”
到了这个时候,倒是苏桐有些担心了,“那村里其他人家能同意么”
“我和你说,你董叔从入了冬,基本晚上就没咋回家,天天不是去这家串门,就是去那家喝酒的,就是偷摸的和每家都通通气,看看大家伙的想法。”
“那到底咋样啊”苏桐很好奇。
王桂花也不瞒着她,毕竟这个主意一开始就是苏桐提出来的,“有几家你董叔只稍微一提,就乐意的不得了的,但大多数人家都害怕。”
这也是正常的,毕竟这年头大部分的人都保守。
吃大锅饭,至少能保证饿不死,要是自己种地,万一碰到灾年,可就难办了。
可苏桐看王桂花这表情,就知道这事儿董建国还是办成了。
果然王桂花笑呵呵的开口,“前一阵苏家人不是总来我家闹么,说什么都是一个生产队的,谁都不能不管他们家,然后硬是管大家伙要东西,还从生产队借粮,村里人心里和明镜一样的,知道这东西被苏家人拿走了,可就还不回来了,占得可都是他们的便宜,所以就又有不少家来找你董叔了,说愿意分了地自己种。”
苏桐听的也跟着乐。
上次老王叔就说,董叔不会拿苏家人没办法,肯定是憋着什么坏,原来是这样。
“那我猜猜,苏家肯定不同意分了地自己种吧”毕竟自己种地,可就意味着不能占别人的便宜了。
王桂花点头,“还有几家也不同意,都是好吃懒做的人家。”
苏桐问王桂花,“那我董叔打算咋整”
这些人不同意,要是硬把地分了,他们回头没准会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王桂花倒是没当回事,“弄出一块地来,把这些人分配过去,然后瞒着他们就是了。”
至于他们信不信、同不同意的,谁在乎呢
这些好吃懒做的人,也应该得到教训了。
苏桐听了,“嗤”一声就笑了。
王桂花又开了口,“说起来,这事儿这么快就能成,还得感谢你呢。”
苏桐可不敢居功,“可别,我顶多一开始提出了个想法。”
“不是,”王桂花和她解释,“关键现在村里家家都有人在你那干活拿钱,大家才敢这么做,因为就算天时不好,也不至于一家老少只能干挺着挨饿。”
苏桐听了这个,可就骄傲了,也压低了声音和王桂花交底,“等我个体户的执照下来了,我还有好消息给大家伙呢。”
王桂花虽然好奇是什么好消息,但苏桐神神秘秘的,说什么也不肯说。
这会儿也该去村委会了,王桂花戳了戳苏桐的脑袋,“你就闹我吧。”
苏桐于是说笑着,和王桂花一起去了村委会。
董建国这人是很公平的,村里人对他这一点很服气,因此到了村委会,大家神色庄重的签了自家的土地承包合同,没有一个人提出地分的不好,不满意的。
当然等出了门之后,大家伙也都和平时关系好的人,互通了有无,然后就更加的服气了。
董建国没给任何人家优待,也没给任何人家穿小鞋。
包括他自家承包的地,都是好坏均着来的。
因此这件事情,就这么神神秘秘的落幕了。
而且大家伙都知道,这事儿是董建国为了村里人好,所以是绝对不能说出去的,于是一时间村民们见了面,都会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但却根本没人谈论起这事儿来。
不过苏桐却从这笑容里感觉出来,虽然地分了,但村里人的关系,似乎更加融洽了。
苏桐也分到了一块地,她正琢磨着是自己留着种,还是租给别人的时候,老王叔给她捎回来一个消息李主任那的手续都办妥了,但最后有几个字要签,所以让她去一次,而且李主任找她还有别的事儿。
苏桐于是第二天的时候,全副武装的去了县里。
李主任找苏桐,是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她。
因为前一阵子的事情,国家现在正在整合各个工厂、企业,于是由供销社牵头,将各个省代表企业的负责人都召集在一起,打算集思广益,重新布局规划,以便争取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毕竟之前的计划经济之下怎么说呢
苏桐记得自己上辈子的听到过这样的事情两家工厂同在一地,相距不过百米,其中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正是另一家工厂所需要的原料,但因为所有物资都是计划调控,于是第一家工厂的产品,并没有给自己隔壁,而是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跨越大半个中国,供应给了另外的工厂。
这是极其内耗的一件事情,而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这种现在虽然不能说完全不会发生,但大部分时间是可以避免的。
而苏桐虽然只是个小个体户而已,产值和规模和省内的很多企业都无法比较,但她是省内第一批的个体户,而且在这批个体户里,做的是相当不错的,因此闻广涛邀请她作为个体户代表,去参加这个会议。
这对苏桐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就算和她共同参加会议的那些大佬太高傲,不愿意搭理她,她也可以借机认识更多的供销人。
虽然供销社会退出历史舞台,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是国内的老大,抓住这段时间,就足够苏桐积累资本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