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第二九章修(1 / 2)

第二十九章

唐大儒秉持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心理,将江南地区的官吏工作,全部都交给了青莲书院。

青莲书院屹立三朝,在江南地区的威望非常的高,而且有山长坐镇,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岔子。

于是唐大儒心安理得的将工作交了出去,可不知道青莲书院的学子们已经被现实给折磨了,要疯掉了。

时间紧迫,任务紧急,唐大儒根本就没有多想其他的事情。

用自己手中所有的资源,找寻最优的解答,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

唐大儒最放心不下的将祸及全国的盐荒,毕竟只要是人长时间不吃盐,是绝对不可以的。

而盐帮的所有成员,都被咔嚓了,连家都被抄的一干二净,地缝都被敲了,不知道多少遍。

想要盐帮继续向全国各地运输咸盐,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

庆幸唐家就是商族,所以唐大儒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要利用商会四通八达的运输网

脑子里面再回想一下自己的想法,有八成的机会会解决眼前的难题。

唐大儒的大脑宛如一台会运算的机器,分析出来了所有方法的利与弊,从而找寻最优解。

当唐大儒脑子放空时,整个人就如同没有感情的木偶,眼神充满了漠然和空洞。

吓得四皇子不敢多说话,只能再唐大儒的身后看着他在做些什么,将他所做的事情记忆在心上。

“老爷,三大商会的会长已经到了。”

唐老管家亲自过来禀报,本来佝偻的身躯,却挺得非常的直,他可不能给唐家丢面子。

“我马上到,将贵客请到正厅,好好的招待。”

唐大儒淡定的回复,整理一下自己的衣衫,让自己正式一点。

“老四,别忘了将事情跟你的父皇禀报,虽然皇上说让你全权做主,但是该请示的还是要请示,那才是本分”

唐大儒阔步行走间,还在指导四皇子对皇上的态度,淡定的告诫。

“知道了,先生我会每天把事的经过都写成奏折。”

四皇子认真的点头,非常理解的说道,毕竟权力很上头,掌握别人生杀大权的感觉太好,

如果不是当头一棒,四皇子也许会更加贪恋权力。

“有权但不贪权,才是最好做事态度,我们尽全力,听天命。”

唐大儒认真的说道,说这句话的时候问心无愧。

因为自己是怎么做的,坚持这样的做事态度,就是如何指导别人的。

自己都没有做到事情,又怎么能去要求别人做到呢

正厅中,三大商帮的会长被请到唐府。

收到帖子时,三位会长还挺诧异,一打听其他人也收到了请帖,也就没事了。

徽商的会长胡惕守带着礼物,虽然不知道唐大儒请他们来是做什么,

作为一名饱读诗书的商人,胡惕守非常的尊敬读书人,所以他觉得没什么坏处。

而且他确实想不出来自己身上有什么可以让唐大儒贪图的东西,就算手中的商会,商会也不是自己一个人。

再说,唐家就是经商大户,唐大儒的岳家更是经商的一把好手。

胡惕守左思右想,最后看到自己如此无用的情况下,十分开心的来到唐府。

于是好死不死在唐府门口,碰到两个死对头,潮商会长孙千秋和晋商会长蔡季青。

三人一对视,别提多嫌弃了,但是有时候就是死对头,才了解死对头,他们的想法如此一致。

毕竟是在唐府门口,大家不好撕破脸,这要是平常的时候不讽刺,两句都过不去这件事。

三位会长心里边,同时想到真晦气,碰到这两个人真晦气。

来到唐府做客,怎能空手而来,纷纷带着当地的特产。

等坐到椅子上,等待着唐大儒,三人喝茶的时间,虽然没有动嘴说话,但是眼神已经击杀无数次。

听到外面的动静,就知道唐大儒来了,三人赶紧站起来,虽然唐大儒年龄和他们差不多,但是双方的社会地位完全不同。

唐大儒一进屋,就看到恭恭敬敬的三位会长。

“见过唐大儒,四皇子,我们前来打扰了。”

三位会长异口同声地说道,看向唐大儒的眼神都充满了钦佩。

“是我有求于三位会长,还未感谢三位会长上一次的鼎力相助呢,大家千万不要拘谨。”

唐大儒赶紧招呼三人坐好,他是有求于人,可不是过来示威的。

“诸位不用在意我,就当我不存在,就好”

四皇子不在意的摆摆手,手里拿着小本本,他主要就是在记载,也在学习。

本来请人做事当然要在酒足饭饱之余,让客人感到满足之计,提出来要解决的事情。

但是,唐大儒没有这样做,他非常干净利落脆的说出自己邀请三位会长前来的目的。

“三位会长也知道,盐帮的下场可以说是罪有应得,但是因盐帮受害的老百姓却是无辜的。

现在盐帮被毁了,但全国各地的老百姓还等着吃盐

虽然说每家每户不会买一点点盐,可能都会有存量,但是人不可一日无盐。”

唐大儒讲到这里,看到三位会长都若有所思的样子。还是暗自的点头,至少不是无动于衷

“所以我与四皇子请诸位前来,是希望诸位能助全国各地老百姓一臂之力,希望借用你们手中的商人,商船,以及商路,将官盐做送到到全国各地”

“当然你们请放心,绝对不会让诸位白费力气,每一麻袋盐会给一定的补助。”

唐大儒做事直截了当,说完了邀请三位会长前来的目的。

端起茶水来饮一口,说了这么多,嘴都有一些干了。

四皇子看到唐大儒手中的茶杯茶水喝光了,赶紧给满上。

而三位会长就是在想是否答应做这件事情,毕竟盐又重,还要按照官盐的价格去卖的话,这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徽商会长胡惕守咬咬牙,给自己打气儿,他直接答应了这件事情。

“我们徽商世代秉持着诚信为商,与人为善,也不愿意看到百姓们遭罪,所以这件事情我们徽商答应了”

徽商会长胡惕守站起身来,斩钉截铁的说道,不高的身材,却有着不一样的气势。

四皇子用稍微震惊的目光,看着眼前的胡惕守,打破了脑海中对于商人传统的印象,那就是无商不奸的谣言。

“我们潮商也愿意贡献一份力量”

潮商会长孙千秋站起身来说道,心里却在懊悔,又让胡奸商抢占了先机。

“晋商也当仁不让”

晋商会长蔡季青也暗自咬牙,那两位不道德呀,坑了他,显得他是最后一位不积极。

“国泰民安,民富则国强,稳定环境才是商人们能长长久久细水长流的挣钱的关键。

诸位不会后悔今天所做的决定,也许你们的这次决定,会改变世人对商人的印象。”

唐大儒温和的说道,没有说太多的承诺,也没有说太多的大道理。

但是口若莲花的赞美缺少不了呀,唐大儒牌心灵鸡汤值得拥有

最大的三个商会都同意了,可以说大半个国家的盐运输,基本搞定。

三位会长也不留下吃饭了,拜别了唐大儒和四皇子,他们要回去动员商会中的所有商人了。

唐家和钱家也得到消息,都派了族人前来问候。

“有什么事儿,您就说一句话。家族愿意为您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唐家的族人都是这一个调调,要不是盐帮已经死掉了,他们都想掏出刀子跟对方拼命去干。

钱家也觉得他们家的女婿,怎么能受欺负

这种帮亲不帮理的族人,就是时代的特色,有时候可能觉得不可理喻,但是不可否认被在意的那个人,无疑有了很多的助力。

唐大儒却觉得这些人很可爱

唐家和钱家也是经商大户,手中也有自己的商队,走南闯北,也都是一把好手。

由唐大儒组成的一次商人们救助百姓,自发性的运输官盐,也不额外的收取费用。

盐帮的仓库,以及隐藏的仓库,里面的盐成千上万袋,数不胜数。

三大商会既然已经答应了事情就开始运输官盐,于是一艘接着一艘的咸盐,开始向全国各地运去。

热火朝天的搬运的劳力,嘴里含着吆喝声,汗水滴答滴答落在地上。

一艘艘装满咸盐的商船,一辆辆马车,带着独有的商会的镖旗。

唐家和钱家的商队,一马车接着一马车运输着咸盐,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看到了吗这些商人看他们像什么”

唐大儒看到这热闹的景象,忍不住向四皇子提问。

这热闹的一幕,难道不是司徒皇帝政策成功的一部分吗

“回先生,原来我狭隘了,曾经的夫子教导,都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抑商重农。现在看来却有一点歧义了”

四皇子本来想说一些面子话,但是想了想还是实话实说。

他也觉得眼前的一切在挑战自己的认知,这热火朝天的一面,帮他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呵呵,你将国家看作成人,这些商人像不像流动的血液。如果没有流动的血液,是不是就成了死人

所以任何的事情都有多面性,商人重利轻别离,很多东西我都看不明白。

永远要保持一颗向上学习的心,看待事情一定要多方面。”

唐大儒看了一眼之后,背着手离开了。

盐荒,由此戛然而止

毕竟只需要坚持三个月的时间,朝廷就会掌控一切了。

最后,作为地头蛇的漕帮也得到唐大儒的亲自接待。

翁连虎还纳闷儿呢,自己漕帮一群走灰道的就差成为水匪的人,能帮唐大儒干什么事儿

“希望漕帮出人,暂时充当捕快,帮助青莲学子安定地区稳定。”

唐大儒充满信任的目光,看向翁大当家的,他以为这次又可以凭魅力成功。

可惜呀,文化大当家的大字儿不识一个,不懂唐大儒的魅力。

“俺回去考虑考虑,还得听一听兄弟们的话。”

翁大当家的委婉的拒绝了,在他看来这事简直就是费力不讨好。

唐大儒也吃惊,原来他也有魅力不成功的时候,果然这个世界是现实的

不过唐大儒也没有在意,也点点头“如果漕帮有想体验捕快工作的人可以报名,想直接转行,也可以。”

翁大当家的对于唐大儒的提议,完全没当一回事,

拜别了,唐大儒之后,翁连虎才发现原来他们还能干官府的活呢。

回到自己的地盘,翁大当家的还将唐大儒说的话当笑话一样的说给了帮众。

在翁大当家的看来,漕帮属于行走在黑白两道儿的存在,虽然他们不会故意的招惹老百姓。

该交的税收也会去交,但是,他们可不想真正走向白道。

但是出乎翁大当家的意料,他的小弟们似乎对于成为捕快,很有兴趣。

“俺原来就特别崇拜捕快,威风凛凛的。”

“小六子,你一说其实我也觉得挺好玩的,要不要咱们试试,反正就是这几个月。

“过过瘾也不错,再说了,俺觉得唐大儒不骗人,你看看各地老百姓都吃上官盐”

“对对对,咱们就当帮唐大儒忙了,俺娘说了,唐大儒是好人”

“俺爹跟俺娘也说了,别人也许不可信,但是大儒应该是好人,要不然江南也不会这么平静。”

长得高高壮壮,看起来十分不好惹的几个年轻人,其实一张嘴说话,就能让别人感觉出来他们的憨厚。

大家议论纷纷,接到这个任务时还觉得挺兴奋。

毕竟漕帮都是被捕快追着跑的人,什么时候还能干点儿这种好人好事。

虽然漕帮的人并不觉得自己干的活不好,但是绝对比不上捕快。

尤其是在所有人眼中,漕帮就是混江湖的不是好人,而捕快多好呀,月月有俸禄,街坊邻居还很看好。

“”

翁大当家的张了张嘴,没有说出话来,心想还不知道原来自己的手下有这么多小心思呢

庆幸自己没有将话说死,还有缓和余地。

翁大当家的抵挡住了唐大儒的魅力,但是架不住唐大儒拥有广大的群众们的好基础呀。

于是,漕帮分出一批人,有的是断臂干杂物的中年人,有的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人。

漕帮的人下放到各个县城,带着唐大儒的书信,去帮助青莲书院的学子们。

青莲书院年轻的学子们带着一腔热血下乡,他们以为自己在做一些真正的大事。

谁知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一些俗事。

让这些年轻的学子们去高谈阔论可以,他们很能说,也非常有才

诗词书画,样样精通吟诗作对,张嘴就来君子六艺,每个拿手

但是学的这些东西,对真正深入底层百姓没有任何毛用啊

老百姓们不懂得吟诗作画,也不懂得什么君子六艺

他们就知道,村里的二溜子,王麻子,游手好闲,偷了自己家的鸡

自己家来偷偷摸摸,不知道拿走了一点啥

你说你有理,他说他不是,这到底怎么办

“你们作为秀才老爷,举人老爷,肯定有办法辩解,谁是真是假。你给俺们找出来,俺家的鸡到底是谁吃”

村里的农妇什么都不懂,说话大声嚷嚷,一点都没有女子的矜持。

这个地区出现了偷鸡摸狗事件,对于不食人间烟火的青莲学子们,这就难为他们了。

他们闹不清,为什么一只鸡一把米,甚至几根儿菜,都能闹起来。

还有其他地区出现了,老娘告儿子,说儿媳妇不孝顺。

青莲书院的学子按照律法,要打这个儿子,老太太一听要打自己儿子。

老太太直接急了“那不行,俺亲儿子不能打你们断的这是什么啊

俺就想让俺儿子跟儿媳妇听点话,多多的孝顺俺,谁让你们打俺儿子了。”

青莲学子急了,直接掏出律法,一字一句的为老太太解释“按照律法,您儿子现在是一家之主,那就得挨打,因为他治家不严”

“哎哟,青天大老爷要害死俺家人呀,你把俺家顶梁柱的儿子打坏了,谁养俺,你这是要逼死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