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第四一章(1 / 2)

第四一章

就如同唐大儒预测的一般,秦城已经是末日般的存在,整个县城基本无人生还。

在地震的瞬间,绝大多数的老百姓们还在睡梦中,就一觉不醒了。

大地开始震动,成片的房屋倒塌,瞬间灰飞烟灭。

山岳开始怒吼,巨大的石块滚落下来,无情地飞向,一切只持续了一瞬间,秦城夷为平地。

地动山摇导致的山体滑坡,依山而建的秦城,就这样消失在了泥石流中。

如果此时来探查此地,就会发现这如同天神大怒的场面,直接将秦城抹去,秦城似乎已不复存在,就像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一样。

如果不是有史书记,有税收证明,世人也许就会忘记,原来是存在过一城百姓呀

只有真实的看到如此惨剧,才能真正的感受到人类的渺小,自然的不可抗拒。

灾难无情,人有情

人类就是如此弱小但是又顽强生存的生物,就像山石间钻出来的野花野草,抓住每一寸生存的机会,给点阳光就灿烂。

地震受灾范围很大,受到影响的村庄也非常多。

有的村庄比较穷,盖的都是茅草房,坍塌之后家里除了点银两,甚至好多东西都掏不出来了。

各地的老百姓能自救的自救,在宗族族长或者村长的指导下,能拯救的拯救。

但是,没有提前通知,老百姓们抢救出来的粮食和人,少之又少。

天气已然转冷,入冬季,老百姓们如何过活

为了能够活下去,老百姓们只能向京城涌入,到了京城,大家就能活呀。

到了京城,到了天子脚下,又怎么会没人管呢

皇帝肯定不会看着老百姓们活活饿死的,总会想出办法来处理流民,因为一旦处理不好,流民们情绪激动,就容易出现流民暴动。

双寨村的吴村长心也痛了,全家就剩下两个孙子和孙女,他的儿子儿媳妇,妻子啊

但是人总得要活下去啊,不为别的也得为了两个后代。

双寨村的吴村长看着村子中仅剩的这十来个人,还大多数都是孩子,自己不能倒下。

也有活着的大人,只是有一些大人砸伤了,也不能行走,只会拖累别人,不愿意拖累吴村长和孩子们,这些村民们决定就留在故土。

有时候人为了别人而牺牲,就是如此的让人感动,将生的希望留给了下一代。

“走,咱们向京城走跟好了,带着孩子们,到了京城就好”

“大家跟上,到了京城就好了”

“不要哭,到了京城就有饭吃了”

双寨村的吴村长带着族中后代,向京城走去,嘴里说着他自己都不相信的话。

但是在这些孩子耳中,京城就宛如披着霞光的救命的神仙,那里什么都有

“俺希望皇帝让俺看看爹娘,能够救俺爹娘咱们到时候再回到村子”

“肯定可以的到时候俺也回来,俺爹还等着俺呢。”

“我爹说了今年秋收之后,让我去读书。”

小小的孩子们心中都是充满了希望,行走间也不觉得累。

双寨村吴村长时刻警惕着流民,他年轻时也入伍过,当过兵,手上有一把力。

而且他的三儿子吴沟在京城酒楼里当店小二,不差这些孩子一口吃的。

吴村长一走动就看到这一路上的惨烈状况,很多村子都出事了,有的甚至比自己村子都要惨。

吴村长一行人向京城走去,也让很多举目无亲,不知所措的老百姓,有了盲从的去处。

不知道去哪里,那大家就一起走吧。

走到能够救助老百姓的地方,于是人流越聚越多,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毕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好人,一群人中出一个败类,就够让所有人感到恶心的。

看到那眼神不明确飘来飘去的贼人,吴村长不得不警惕的提醒自己身边的孩子们。

“可不能离村长太远了,看到没,小心别人说的话千万不要听,碰到事儿大声呼喊”

“小心让拍花子把你们拍走,打断了腿,放在道上变成小乞丐”

吴村长拉着自己的孙子和孙女,同时特别严肃对自己身边的孩子们说道。

“知道了村长,俺们肯定不乱动。”双寨村的孩子们都异口同声的说道,他们可不想被拍花子拍去。

一行人不停歇,聚众一起往京城汇去。

这仅仅是一个方向上的流民,其他环绕着京城四面八方受灾的流民们。

所有的流民通通都往京城涌来了,这简直就是一次很大的暴动啊。

成千上万如同丧尸一般的老百姓,乌泱泱的齐聚京城。

而且有很多流民中的小混混,想趁乱搞事情,那都被在暗中随行的暗卫们悄无声息的解决。

要不是得到消息就直接被皇帝派出来的暗卫们从中保护,这群流民想要安安稳稳的到京城简直痴心妄想了。

毕竟只要有灾难就少不了人贩子,这些人贩子收的就是孩子,不管是坑蒙拐骗还是直接收购,反正最遭殃的就是孩子。

负责探查的暗卫们,赶紧传递消息,作为消息灵通的,他们当然知道唐大儒的判断和预测。

真是发自内心的佩服啊,唐大儒这简直就是能掐会算的神算子。

京城上上下下都运转开来,一项项政令下达的速度更加的迅速。

有一种风雨欲来山满楼的感觉,而下达的政令简约而又明确。

很明显不是司徒皇帝的手笔,就像京城官员们小心探查的结果一样。

自从司徒皇帝将四位阁老,请到皇宫以来和唐大儒碰面之后,司徒皇帝就位居第二位。

司徒皇帝已然成为了发号政令的工具人,而负责真正决策的人就是唐大儒。

四位阁老非常的钦佩唐大儒,对于唐大儒所说的话,所下达的命令,没有反驳的话通通执行。

四位阁老手中握有权力,同时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阶级,作为领头人,他们同意了,下面官员执行的速度也非常快。

京城的官员们突然发现,四位阁老一时间似乎非常推崇唐大儒

由属下小声好奇的询问四位阁老到底为什么这么听唐大儒的话。

“你们不懂呀,等你们真正和唐大儒接触之后,就知道大儒的魅力,真正的大儒是为国为民。”

杨阁老摸着胡子,摇头晃脑温和的说道。

“问什么问等大儒上早朝,你们就知道了现在赶紧去干活,时间不等人,将粮食通通拉到城门。”

严阁老可不是好说话的人,直接训斥一番,让手下的人去干活。

而就在官员们还在纳闷之时,得到消息,负责警戒的城卫兵就看到乌泱泱的一群人涌到了京城。

城卫兵赶紧将这些流民,拦截到城门外,可不允许进入城内。

流民们还很愤怒,为什么不让我们进城为什么城里的人吃香的喝辣的。

“为什么不让我们进城凭什么不让我们京城,难道我们就不是司徒皇帝的百姓吗”

“就是凭什么京城里边的老爷们吃香的喝辣的,我们遭受灾难,没人管我们”

“就是兄弟们咱们冲进去。”

流民中不停有浑水摸鱼之人,眼睛滴溜乱转,看样子是想趁乱京城摸一笔钱财,一把暴富。

城卫兵人数众多,训练有素,身上更是带着大刀,又怎么会被被这些饿肚子的流民所伤。

“诸位请听我一言,皇上并没有不管大家,而是准备将大家统一管理。看到了吗在前边不远处

那里已经煮了粥,就等着你们去喝呢城里也没有你们住的地方,城里很多房子也坍塌。

所以才把你们拦截在外,切莫听小人之言。你们先随我前去看一看,我说的对不对”

城卫兵刘小六已经晋升为小队长了,现在扯着嗓子大喊,手里拿着唐大儒专用的喇叭。

声音洪亮,城卫兵刘小六交代完事情,流民们也不是傻子,已经看到呢,远处冒出来的浓浓白烟,咕噜咕噜叫的肚子让他们忍不住迈出去腿。

城卫兵们带着流民们排好队,让流民们有秩序,同时将趁机搞事情的流民,直接抓了起来。

要说这百姓们就有一股劲儿,憋着一股子怒火过来之后,但是一碗热热的姜汤,又一碗浓稠的米粥,直接将怒火浇灭了。

流民们喝完粥之后,身上暖洋洋的,还有很多小孩子脸上都露出来了笑容。

这还不算完,很快城卫兵们拉来一车又一车的旧衣服。

这些旧衣服都是城卫兵们替换下来的衣服,也有京城内善心的富家太太送来了自家奴仆的衣服。

虽然看着破破烂烂,但是流民们不嫌弃呀,他们觉得穿上这些衣服自己很舒服。

更不要说,这衣服还都是洗干净的,虽然看着破,但是一点都不味,比自己过冬时候的衣服都要暖和。

流民们的心就被安抚下来,虽然他们不知道以后该如何走,但是觉得皇帝不会放弃他们这些人,有活路就可以。

流民们眼神中也有了光亮,相互聚集到一起,你搂着我,我搂着你,谁也不嫌弃谁。

城卫兵们并没有离开,而是继续驻守在这里,害怕流民们突然间暴动。

不过看似上面大人们的决策已经出现了效果,这些流民们非常的安分守己。

甚至有不少的小孩子们穿着不合体的大衣服,已经开始玩耍了。

孩子们咯咯咯的笑声回荡在这片地带,让很多流民们都有了活下去的力量。

有的农妇开始用地上的草编织草鞋,而有一身力气的汉子们想再缓两天,身上有力气,去找点事干。

流民们齐聚京城外,可将京城内的老百姓们给吓着了。

很多家的富太太们都不敢京城的城门,就怕被被抢了。

然后就打听到消息,朝廷竟然提前预测到了流民即将到来。

早早的就规范了救助流民的流程,将流民们拦截在城墙外不远处。

这可就是让全城老百姓都鼓掌了,到底是哪位神仙又干了这种好事

人也不能不进出京城,于是京城的老百姓们就得到了一个消息。

那就是没有得到预知,和唐大儒预测提前通知的别的地区的老百姓们,别提多惨

京城的老百姓们发自内心的感谢唐大儒也感激司徒皇帝,要不是皇上心中有百姓们,下达了命令京城的老百姓又怎么会避难呢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有对比就没有幸福感。

京城的老百姓在心中,对于唐大儒和司徒皇帝的敬佩已经达到了巅峰。

甚至这种小骄傲都带出来,不少的流民们在京城都有亲朋好友。

吴村长就忍不住询问自家儿子“京城也遭受灾难了,听说房屋坍塌了不少,你们怎么就没事了”

吴小二将自己带出来的饼子,还有咸菜递给自己父亲。说道这事儿,他就忍不住骄傲起来。

“爹您不知道,唐大儒有多么神,提前就预知了会地震。皇上直接下令,让全京城的老百姓都避难

虽然说房子塌,连我住的房子都塌了,但是没有造成人伤亡。”

吴小二说道,这事都忍不住庆幸,但是又忍不住开始哭了,娘没了,哥哥没了,家没了。

“行了行了,别哭了。你赶紧找时间将你的侄子侄女带到城里去,虽然现在朝廷管着有吃有喝,我的心里总不踏实。”

吴村长接过自己儿子带来的食物,忍不住的催促,眼神里充满了焦虑。

吴小二赶紧抹抹眼泪,为难的说道“爹,朝廷发了政令,不允许往城里带流民,就算是亲戚朋友也不行。”

而就在这时,吴小二看到了远处一身短打却书生气十足的年轻人,立刻开心的指着他们说道。

“但是爹你放心,朝廷不会不管你们的,就算朝廷不管你们,咱们还有唐大儒,你看看这不就来了,这些都是唐大儒监考的举子们。

这些举子可都是未来的大官,唐大儒发话了,他们都出来干活了。”

吴村长顺着手指头看去,就看到一群年轻的书生,一看就不是平凡人。

孟风遥和同伴们这次过来,是帮助朝廷来统计流民,似乎朝廷要送流民们回故土。

这些日子干下活来之后,孟风遥和他的同伴们都感触颇深。

真正走下神坛,真正去为老百姓做事之后,孟风遥和同伴们就发现自己真的是纸上谈兵。

苦难磨去他们身上的娇气,有的举子可能会被唐大儒说的心灵鸡汤刺激的干了几天活。

有小部分的举子在面对其他举子的嘲笑声,还有面对胡搅蛮缠无法理喻的老百姓时,退缩了。

“当官只需要出谋划策,做决断就好,交代下去的事情,自然而然会有人去做的。”

“吾等何须自己亲自动手,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怎能做如此危险之事”

“唉,为兄实在是难以启齿,受不了啊”

张兄台再也不见了,说好的一起努力的人也消失不见。

“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此别过。”

孟风遥只能摇摇头,继续咬牙坚持,和自己致同道合的举子有更多人。

其实孟风遥家境出身非常好,家中母亲是西北有名的富商,孟家也算是世家大族。

孟风遥曾经想过皇帝会灭掉世家大族,皇家和世家大族是势不两立。

而真正接触到这些下层的贫民时,孟风遥却觉得自己有一些鲁莽,想得不够彻底。

此时,回过神儿来孟风遥已经和城卫兵们打招呼,原来他碰到这些人根本就不会说话。

“站队了,站队了大家过来领牌子了,记录在册之后身强体壮的就能做功,有钱了啊”

刘小六大喊着,心里边知道这些流民们想听什么,他就说什么。

果然听到城卫兵训斥的声音,流民们也没觉得怎么样,是开心的排好队,领牌,准备进城去做工。

不仅有孟风遥这些举子在干活,京城不少的书院中秀才们也在帮助朝廷干活。

而就在此时,唐府的车队来了,下来一位穿着白衣戴着口罩的女子。

本来围着这些年轻有才的读书人的流民,就像是蜜蜂见到了蜂蜜一样,都围了上去。

原来是唐家大小姐唐明珠在义诊

同时一起的还有京城的大大小小的大夫们,甚至有带太医。

这可是唐大儒亲自发的话,让唐明珠过来看病,因为害怕流民中出现病情。

小病传大病造成,到时候传承流感或者伤寒,甚至其他的传染病,那就得不偿失了。

用唐大儒的话来说,能提前预防的事情绝对不要往后拖拖来拖去,拖成大事。

“大家站好了,不要拥挤,一个一个来,先小孩,再女子,最后男子”

林婆叉着腰大喊,凶巴巴的样子,训的流民们不敢造次。

流民们瞬间排好队,样子别提多听话了。

唐明珠一身男子装,看病开药方,完全不比别的大夫差。

而且在看病期间,唐明珠还会跟其他的大夫相互交流。

也许是唐大儒做的事情太过惊世骇俗,导致众人在看见唐明珠,仅仅是在治病时,这点小事都很包容。

有什么问题吗

唐大儒都让唐明珠休夫,天底下头一份,注定记载到史书中。

现在仅仅是做好事出来医治流民,这算什么

甚至很多大夫在和唐明珠交流时,就发现对方的天才,而这些大夫也不敢小瞧唐明珠了。

于是流民中所有的小孩子都喜欢唐明珠,因为唐明珠开药不需要让他们喝苦了吧唧的药水。

只需要吞掉裹着糖衣的小药丸,孩子们就跟吃糖似的,现在嘴中将药丸含到糖化,有一点点苦味时,赶紧吞下去

有不少浑水摸鱼的小孩子,本来没有病,为了吃糖衣,过来偷偷的排队看病。

“吴狗蛋,你的病不是已经好了吗如果你再过来耽误别人看病,本小姐可让旁边的田大夫,给你开苦连水或者是你想让郑大夫给你扎针”

唐明珠一把抓住吴狗蛋,非常狠辣的威胁道。

吴狗蛋惊恐的看到郑大夫已经拿出来那长长的银针,吓得直咽口水。

郑大夫忍不住轻轻的弹了弹银针,那“狰狞的面孔”似乎可以和鬼怪媲美。

“哇”的一声,吴狗蛋提着长长的裤子,跑出去啪叽摔倒在地,边哭边跑边摔倒,摔得越痛哭得越大声,跑得越快。

吴村长看着自己家的孙子又一脸搞笑的哭回来了,都忍不住哭笑不得。

“哈哈哈”流民中看到此场景,都已经看一次笑一次。

没办法,这群小破孩儿有吃的记性,没有挨打的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