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章
俗语中常说瑞雪兆丰年,大雪往往象征着明年的丰收。
而今年的京城特别的冷,鹅毛大雪,从天而降,整个京城穿上了银装,一扫过去的阴霾。
往年越冷的时候,大街小巷中总有衣着褴褛,推着木车来卖炭的“卖炭翁”。
在最冷的时候,卖炭的价格却迟迟也上不去,因为各家各户都会往底下压制碳的价格。
而今年卖炭翁的数量急剧下降,火炕的风靡,简直是天气越冷越能体验出火炕的魅力。
就算是最穷的百姓的人家自己摔土坯子,也要为自家做出火炕。
毕竟有了火炕,还省了给家人买衣服的钱,做冬天的衣袍可贵了。
有了火炕又暖和,只要不出屋子,就不冷呀。
外面下着鹅毛大雪,家中的人窝在火炕上,孩子们在炕上玩耍,大人们在炕上做一些活计。
小孩子憋不住,永远想出去玩,在炕上玩的时候精力旺盛,忍不住打打闹闹。
“可不许在炕上跳,再在炕上跳,把炕跳塌了,看看你爹回来打不打你。”
“知道啦娘,俺想出去玩雪。”
“我看你像个雪老老实实的在屋子呆着,这么暖的屋子,还想出去玩儿,万一得了风寒可没钱给你治病”
“唉”
“狗蛋,过年不允许的唉声叹气不知道吗赶紧呸呸呸。”
不少人家过的都热热闹闹的,家中吵吵闹闹才是过节的气氛呀。
一入腊月就是年,一过年家家户户,省吃俭用一整年,就为了在过年的时候穿新衣戴新帽,吃顿带肉的饺子。
烟雾缭绕,各地的村子里面家家户户一进了腊月,永远飘着一股油香。
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老人满足的靠在炕上,冲上一杯白开水,各家各户都有自己的挣钱的小技巧。
有的会纺布,有的会编织,刺绣老百姓们家家户户多才多艺,总觉得日子越过越好,越活越滋润。
京城在不远的村子,“炭村”如其名字一般,家家户户一到冬天烧炭,卖炭,是温家家族不传的秘密。
温丑从小烧炭是一把好手,现在都已经是温老头,年年去京城当一把卖炭翁。
靠着卖炭收益薄弱,温老头也娶妻生子,养活了一家老小,生活虽然一直贫困,但是也是能活得下去。
现在他手下的儿子跟着他一起烧炭,以后也是卖炭翁,可能以后的孙子也是个卖炭翁。
年前,火炕的推行,让温老头一家子陷入了困难中,惊恐的发现往年的订炭的府宅,今年都没有来消息。
但是炭村的老百姓们一片哀嚎,还没等他们想出来该如何应对明年的税收,甚至有人家都已经想好了去卖苦力。
没想到四皇子亲自到村子来宣讲,如何火炕卖菜,毕竟炭村烧炭对温度的把控非常的到位。
将火炕保持在一个温度,制造出温室的效应,在冬天养出一茬又一茬的水灵灵的菜。
四皇子带着人卖力的宣传,甚至打出来唐大儒的旗号。
这才让炭村的老百姓们觉得有些可信,但是老百姓愚昧,觉得种点菜能值多少钱呀
“谁家到了冬天没有存够白菜,萝卜,也有各式各样的咸菜呀,种菜能行吗”
“不行也没有办法呀,相信唐大儒不会坑咱们老百姓,而且能挣一点是一点呀。”
“种出来的菜,卖不出去还能自己吃”
老百姓们本着只要地里种出来的东西都浪费不了,只不过是有的人家胆子大,有的人家胆子小就少种。
不少人家带着一股子忧郁小心做事。
而温老头年年进出京城见多识广,见识过不少的富贵人家,直接带着自己的儿子们把家里的屋子都是利用上,做火炕,种菜
温老头在控制温度更是一把好手,带着他的儿子们种的都是长得最快的小青菜。
但是再快的小青菜从出苗到可以吃,也需要20多天,这已经是进入最寒冷的冬季了。
一颗颗嫩绿嫩绿的小青菜,被手脚利索的家中女人们,用稻草捆的特别的漂亮。
有焦黄的叶子都被薅了下去,也舍不得扔,自家留着做菜粥,也算清一清口,在大冬天吃一口青菜,别提多美了
娇嫩的小青菜害怕冻,被温老头用稻草还有布,裹得严严实实,温老头儿带着自家的两个儿子,开始去卖菜。
也是炭村第一家出去卖菜的人,很多人家看着温老头一家整了这么多的温室,也是第一家拉出去卖青菜。
看着村子里面人们的目光,温老头不在意,但是温大郎和温二郎背着扁担,一脚深一脚浅的跟在自己爹的后面。
“爹,你说行吗”温大郎抖抖身上的雪,忍不住忧愁的说道。
温老头呼出一口白气,眼神透露出来的年老成精的智慧,将身上的担子,抖一抖,不慌不忙的说“别忘了给四皇子送把青菜,再给唐大儒也送把青菜。”
“哦,知道了,爹。”温二郎是个精神小伙,一听就知道自家老头打的主意,立刻兴高采烈的说道。
父子三人冒着寒冬大雪,在家人的目送中走远了,消失在茫茫的雪地中。
起早贪黑,走了很长时间,天都大亮了,才到的京城。
温家父子三人先是将最漂亮的青菜,给四皇子和唐大儒家送了两把。
唐老管家可不敢白拿,看着这绿油油的青菜,就觉得很欢喜。
“这位老哥,怎么称呼啊这青菜是怎么卖呢唐府留一扁担青菜吧。”
唐老管家客气的说道,看着这片中绿油油的青菜,嫩嫩的,再想一下唐大儒这几天饭食不香,也是时候给他换换口味。
温老头不知所措,搓着手他也不知道该定什么价,于是小心翼翼的张口说“这两把青菜是孝敬大儒的,火炕,种菜俺也说不出什么感谢的话。您看着给就行了。”
唐老管家一听温老头说的话,心里就痛快,很骄傲。
忍不住想想在冬天也不是没有青菜,只不过青菜都是生长在有温泉的宅子,基本上都是达官显贵拥有温泉宅子,自己种菜自己吃,或者是送给亲朋好友。
也有赚钱的商人卖青菜,那真是一斤青菜一两银子,唐老管家作为唐家人,见过大场面,也不觉得一斤青菜一两银子有什么问题
毕竟冬天来之不易的青菜,不过想想整个村子都拥有青菜,以后泛滥成灾,价格也会直线下降。
“这一筐有20斤青菜,给你五两银子,老哥你看这样的价格可以吗”
唐老管家张嘴小心翼翼的说道,心想我先压价,你再抬价,有来有回,不为别的就为了这种买卖的感觉。
“哎吆喂,大郎二郎赶紧的给大儒家最好的青菜”
温老头兴奋的嗷嗷叫,赶紧招呼自己的大儿子二儿子,把菜拿的多多的。
温家的父子三人,心里自然算一听一框菜就五两银子,自家这三个扁担六筐菜,能卖三十两银子。
家中还有那么多青菜呢,最少还能卖两次,能挣九十两银子,哎呀妈呀,他们家发了
温老头年年卖碳,能赚上五两银子,都能养活一家老小,此时这五两银子来的这么轻松
温家父子三人留下高高的一箩筐青菜,开心的拿着钱,去卖菜了。
“”唐老管家看着绿油油的青菜,突然间感觉自己的价格是不是给高了
又一想自己怎么能这种商人心态呢那老哥人家是来送菜的。
唐老管家赶紧将青菜送到厨房,中午唐家就吃上了白灼青菜,真的是太刮油了,太清爽了。
而温家三父子怀里揣着五两银子,就觉得太美妙了。
两个儿子兴奋的直蹦高高啊,
温二郎最机灵,唐府周围都是达官贵人,直接开始叫喊。
“瞅一瞅瞧一瞧看一看喽,冬天的小青菜哦,大儒吃了都说好”
卖菜声音余音缭绕,还真别说,真的是叫出来了不少府宅的管事。
毕竟过新年了,达官贵人家中各种珍贵的吃食,鸡鸭鱼肉就没有断过。
往年天气特别冷,人就喜欢吃的,多多的贴秋膘,让自己的脂肪多一点抵抗寒冷。
但是今年有了火墙,有了火炕,家家户户暖洋洋,作为达官贵人的主人家又怎么会冻到自己呢。
但是过年吃的大荤,导致很多当家主母,还有老太爷老太太们都被油腻住了。
就想吃口清淡,就想吃点萝卜,小白菜,就喜欢看那个绿油油的东西。
没办法,可能就是这种富贵病吧。
不少的老人家都油腻住了,就连大夫看病,都让他们吃些清淡的食物。
当家主母发话了,必须买点小青菜去跟那有温泉庄子的人家买一点。这不是给采购的管事找麻烦嘛。
所以当听到小青菜时,温家父子就没有走出这条街。
还有的管事想直接压价,吃点回扣,毕竟夏天的小青菜多便宜,权力大了压价,打量着温家父子三人,也说不出来个不字。
“这青菜,我都要了夏天的青菜两文钱一斤,我给你按5文”
得意洋洋的管事一边说着一边让手下,去抢温家父子的菜。
“这位爷,您给的价钱不对呀,不知道您是哪个府的管事啊反正俺们刚才刚给唐大儒家送了菜
唐大儒家的管事说俺家的菜好,直接收了一筐,给了五两银子。
还说让俺们明天再给送菜,俺们家还给四皇子送了菜,感谢四皇子”
温老头拉住自己两个儿子的说,不让他们动手打人,嘴上温和的说道。
管事听到这个老头说话,直嘬牙花子,气得磨牙。他还没有那个胆量说他们家老爷跟四皇子还有唐大儒作比较。
“呵呵,你这老头还有个靠山呢,行,那我们长孙府,也不差你这一点菜钱,给你十两,留下两筐菜,敢有一个黄菜叶”
长孙管事脸上有个大痦子,配合着一脸的狞笑,别提多么的像戏剧中的大反派。
“怎么会呢,这都是俺们家一根一根的挑出来,爷,您瞅好了这称高高的还有这两把菜,是孝敬您的。
俺们村种菜的手艺,都是四皇子教授,唐大儒的技术,绝对好吃小白菜甜滋滋,清口吃,做汤,做菜都好吃”
温二郎说话一套一套的,态度放得很低,关键是还专门给这管事儿上供,毕竟不怕君子,专怕小人。
果然看着秤高高的,还有是给自己上供的,自己也能吃把小青菜,长孙管事脸色也变好看多了。
送走这难缠的长孙管事,温家人继续去卖菜。
没有转悠出去几步,温二郎就按照刚才的说辞,菜都卖出去了,而且也没有被人压价。
温大郎和温二郎都不得不佩服自家的亲爹满满的都是生活的智慧呀。
虽然没有卖出去30两银子,但是20多两的银子,可是闪瞎了温家人父子三人的眼。
“家里的乖孙儿们,喜欢吃糖,喜欢吃点心,走咱们去买点。再买点肉,买点粮食剩下的钱存起来,开春盖新房”
温老头兴奋的说道,对明年的计划已经熟烂于心。
“嘿嘿”温大郎和温二郎笑的眼睛都不见了。
炭村,温家的女人们看着孩子,做着杂事,照顾着温房里的菜苗。
忧心的看着家中的粮食少的可怜,心说中午就不吃,留着晚上一起做,婆媳都在担心,这菜到底卖出去了,还是卖不出去呢
温老太照着往常卖炭的经验,天不黑根本回不了家呀。
就在这时听到外面村子里面喧闹声,原来温家父子回来了,还背着满满的粮食,肉,一看就是赚钱啦
于是在亲朋好友的询问一下,大家都是一个宗族的人,而且都种了菜,温老头也没有任何的藏私。
温二郎更是绘声绘色,描绘了今天斗智斗勇的全过程。
客气的唐府管家,恶霸一样的长孙管事,一切都是那么的魔幻。
“也就是说你们这出去一趟,转了那么多银两”
“我的天呀,你家明年能重新建房了”
“这哪是种的菜呀,这种的是银子呀”
“不行我得回家打兔崽子一顿去,让他把那苗都给拔了”
村民们都惊叹道,同时想起自己家也有青菜啊,觉得很开心,但是一想到自家就种了那么一点点的青菜,而且种青菜一波又一波,需要时间成长。
顶多卖个两波菜,春天就到了,家家户户也有新菜吃了。
炭村的好多老百姓们都后悔不已呀。
“你们可不能觉得俺们家挣钱很困难,俺们家菜一根一根的挑的,都是可水灵,可水灵的你不知道那凶狠的管家都说了,该有一个黄菜叶,直接把摊子砸了”
温二郎说这话的时候,脸上还带着后怕呢。
“那可不是,卖给达官贵人的菜怎么能难看俺们肯定不会这样做的啊。”
“对对对,谁敢这样做地道的事情,坏了咱们炭村的名声,把他逐出村子”
很有小心思的人,听到村民们这么义愤,都不敢有小心思。毕竟钱好挣,命难挣。
温家当天一家老小都很开心,生活也有了盼头,家中的米缸也高了。
对于温床上的菜,照顾的比孩子都精细,认真的呵护每一颗青菜。那都不是菜,那一个个的都是银子
炭村的村民们家家户户开始去卖菜,而且根据“经验”,先去四皇子的王府送菜,再去唐府送菜。
然后,再去走乡串街的去卖青菜
流程都是一模一样的,老百姓们不敢有任何的差错,也有其他地方的老百姓们发现了温室能种菜,也加入了卖菜的队伍。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卖菜,要先去四皇子还有唐府送菜,但是人都有从众心理,别人这么做,那自己也这么做。
万一有什么典故呢万一有什么潜规则呢
老百姓们说不出来这些话,但是他们感觉很好到位。
果然炭村的老百姓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获得了第一桶金,家家户户都没少挣钱。
远远要比卖炭挣的钱多,还要轻松的多。
也许以后每年都不会像今年这么挣钱了,但是能让京城的所有老百姓们都吃上青菜,还是可以一直赚钱。
至少温家人已经非常知足了。
严阁老府中,也已经盘了火炕。
严炫之亲自操手,孝敬自己的父母,而且看着他家有大片的宅地屋子,因为长时间不使用都已经破破烂烂了。
严炫之是个机灵聪明的孩子,他也建立温室,种菜
也许其他老百姓们不懂为什么要给四皇子还有唐大儒送菜,也不懂为什么给他们送完菜之后,自家的菜变得好卖了
严炫之可是非常懂呀,他雇佣了短工给自家看菜,种了菜之后,他不仅给四皇子还有大儒送去了。
脑筋聪明的严炫之,给皇宫都送了一筐青菜。
转头就打着“皇上吃了都说好”的旗号,将自己家的菜卖给很多富商,而且仗着自己是严阁老的儿子,可没人敢跟他讲价
于是别的老百姓的菜二斤一两,他的一斤一两别人都抢着要
而且,严炫之也知道自己这些小打小闹,皇上绝对是看不到眼中。甚至看在自己父亲严阁老的面子上会宽容自己
严炫之在规则范围中反复横跳,却始终没有出现任何事情。
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天赋了。
于是严阁老可能不知道事情经过,但是严炫之这已然赚得盆满钵满。
等严阁老知道的时候,也已经为时过晚了
此时的严阁老已经回到朝廷中,为国家大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哪有时间留意家中之事啊,这不就被抓了个空隙。
仅仅封笔了三天,满朝文武还没觉得自己休息,就已经又继续工作了。
果然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才是人上人
每天离开温暖的被窝,在天还没亮起来之前,参加早朝,然后回到冰冷的各部门工作。
没错,是冰冷的房间。
司徒皇帝那么抠门的人连对后宫嫔妃都没有给修火炕,修火墙,给满朝文武修火墙,真是想得美哦。
后宫嫔妃也不傻,早早的就已经看明白了司徒皇帝抠门的本质,于是纷纷自己掏钱,修火墙。
毕竟,司徒皇帝那么鸡贼的男人,讨厌去不温暖的地方,于是要么留宿自己的寝宫,要么去找叶皇后,全盖着被子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