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章
“经济制裁”
满朝文武都在纳闷,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场的文官也算是精通诗书之人,这些字分开拆解开来就是都理解得了,但是组合到一起,还真没有想到是什么意思。
朝堂上的官员们没有人敢说话,纷纷站得挺直,不敢有丝毫的窃窃私语。
毕竟真正得罪唐大儒的人,真的是面子,里子都已经丢光了。
满朝文武官员,现在都得出来一个道理,宁愿得罪皇上,也不能得罪唐大儒
得罪皇上可能只会被摘掉官帽,甚至还能在百姓口中得出来个好名声。
但是得罪唐大儒,那就彻底的完了
想想御史中丞长孙翔的悲惨人生,满朝文武都鞠一把同情的眼泪。
唉,真的是太难了
御史中丞长孙翔不仅是在朝堂当中,被唐大儒一顿暴打,成为了故事中的另一个主人公,名声臭大街了。
在这个故事当中,唐大儒是绝对的正面人物,而御史中丞长孙翔就是彻头彻底的反面角色。
本来他家的管事就是长孙宗族的族人,仗着自家的老爷简在帝心,年纪轻轻就已然成为了京城的三品大员,平时行事甚是嚣张。
如果正常的发展下去,御史中丞长孙翔可能就会进入内阁,成为内阁大臣。
整个家族也成为了书香门第,看似前途无量,也备受众人的追捧。
但是,一切都消失的那么的快,好像以前的繁荣,门庭如市的画面,都是虚假的存在。
“养病在家”的御史中丞长孙翔,先是被言官参奏纵容家中管事,欺压百姓,恶意压价,行受贿赂
长孙翔为官多年,拥有自己的派别,他上去了,那就代表着有人下来了,当然会侵犯其他人的利益。
于是痛打落水狗,落井下石,这样的事情官员们做起来太手熟了。
在早朝上被参奏的长孙翔,竟无一位官员为他狡辩,于是没有任何异议,长孙翔玩完了。
“那就直接打入天牢,没收财产,听后发落。”
司徒皇帝倒是不客气的下旨,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没收财产了。
“我是冤枉的我没有收任何的贿赂,我只是管家不严罢了。我是冤枉的”
长孙翔悲伤的痛哭,在天牢中大喊,虽然他用心不正,但是罪不至死。
作为一名想要向上升的官员,就算是装模作样,他也要装的自己两袖清风
大坏蛋长孙翔被打入天牢,和饿死女儿的刘进正好面对面住在一起。
“长孙大人你怎么也进天牢了”
“下官想询问一下,下官到底什么时候,能无罪释放,皇上至今没有说要提审下官,似乎变化呀”
刘进说话有些激动,站起身来隔着牢栏,询问长孙翔。
毕竟刘进以前在天牢的小日子过得还不错,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近半年来他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差。
原来还会有酸儒学子前来探望,诉说对自己的崇拜,说一定会营救他出天牢。
刘进是身心都得到了满足,他觉得他就是当代的圣人注定被记忆到史书当中的存在。
但是将近一个年的时间,由原来的经常有人探望,变成了逐渐有学子,用复杂的眼神看着他,直到最后再也没有人过来了
长孙翔嫌弃的看看那脏兮兮宛如真正的犯人一样的刘进,想了很久才想起来,原来还有这号人物呀。
“呵呵,就不要再想其他的事情,你做的事情恰好和当朝太傅,完全相反。”
“这辈子都没机会出去了,就老老实实的待在天牢里吧除非唐太傅驾鹤西去,你还有翻身之地,否则呵呵”
长孙翔用鄙夷的眼神看着刘进,嘴里说着刘进根本就不知道的情况。
“长孙大人,为何如此发言,你可是皇上的心腹,还不是也沦落到了此处。”
刘进嘴上说话也得理不饶人,作为有”骨气”的官员,甩一甩他大油脏乎乎的头发,觉得自己还是当年风流倜傥的官员。
长孙翔气不顺,就和刘进吵了起来,两个人你来我往吵的激情澎湃。
“你可真是个傻缺,你还以为外面的那些学子听你那些道理”
“呵呵,圣人之言,又岂容他人随意改变”
“学子们都已经被唐太傅给洗脑了,虽然我被唐太傅搞下来,但是你知道唐太傅是谁那是大儒”
“大儒大儒更应该坚守圣人之学”
“我可真是想吐你一脸,人家的女儿直接休夫活得逍遥又自在。你可真是”
“吾不信这些都是假的。”
刘进配上脏乎乎的形象就像是疯了一样,但是长孙翔却没有任何的同情心。
每天两个人吵来吵去,慢慢的竟然吵出来了感情,毕竟他们两个人的遭遇非常相似。
都是因为唐大儒,让他们彻底的被众人遗忘,所以组成了“复仇者”联盟
但是,两个人可真是想多了,因为他们确实是不太重要,就算消失不见了,朝堂依然照转。
果然,只要不请假,皇上就不会发现,朝堂有我没我都一样的事实。
在不少官员心中暗自的想到此事,在心中警告自己,切记不要请假。
京城老百姓们可真是护短,唐大儒就是好人,帮唐大儒打坏人的官员也是好官。
参奏御史中丞长孙翔的言官,黄贺大人受到了老百姓们的欢迎。
黄言官受宠若惊呀却十分享受老百姓们的爱戴,和崇拜的眼神。
暗自在心中,紧跟唐大儒的脚步,参奏不听唐大儒话的官员。
他可不想成为天牢里,还在渴望司徒皇帝想起来的“两位”。
而还在天牢中的“复仇者”联盟,每天暗戳戳的就是在诅咒唐大儒
此时朝堂上,唐大儒若有所思的漫步,手拿金尺晃来晃去,就觉得鼻子一痒,没忍住打了两个喷嚏。
“嗯看来有人在骂我呀。”唐大儒掏出手帕,捂在自己的鼻子下面,嘴里面喃喃自语。
满朝文武内心呵呵,大儒,你可真是小心了,恨你的人可真是多了去。
“经济,通俗一点来讲就是南来北往的货物,再说白一点,其实就是商人们买卖货物。
经济制裁就是控制商人们买卖货物的自由,制裁对象主要针对匈奴。”
唐大儒手持金尺,就像是课堂上的夫子在为学生们解惑,此时解释道。
如果说的更加抽象的话,他害怕这些文科生不理解。
“咱俩脚底下的这片土地,自古就备受外族人垂涎,边疆辽阔,物产丰饶。衣食住行,都要比外族强。
就像匈奴人过的是游牧民的生活,缺乏很多物资。往年都会在边境中和非常多的商人进行交易,他们需要盐,铁,茶,布匹”
“而我们需要做的经济制裁,就是断绝商人们和匈奴的交易。不给他们这些生活的必需品”
唐大儒轻轻的点拨,在场的官员都是老油条,稍微一转变,脑子就立刻想到了这件事情的“歹毒”。
户部周尚书摸着胡子,已经想到了经济制裁的事情。
脑筋一转就想到了这件事情的好用处,经济制裁是可以反向操作。
“”周尚书双眼一瞪,突然间觉得自己有生之年,可能还能做一件大事呢。
周尚书都已经想到了,四位阁老当然也已经想到了自己的歹毒之处,不费吹灰之力,只要坚持不出二十年,就能瓦解匈奴了
司徒皇帝也已经激动不已,但是此事必须秘密进行,绝对不能透露半分。
“此事以后再议,经济制裁是以由唐大儒全权负责,户部尚书听从大儒。”
“退朝,四位阁老留下议事”
司徒皇帝兴奋不已,带着四位阁老就去御书房当中窃窃私语,他们真的是觉得唐大儒太聪明,这一种阳谋,张嘴就来。
没有人知道他们五个人在讨论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只知道此后司徒王朝对待外族的走向,走向了另一种道路,区别于其他朝代。
唐大儒又打了几个喷嚏,吓得他身边的官员们,都觉得又有人议论纷纷,又有人要倒霉。
周尚书就想安稳的致仕,刚才的雄心壮志似乎已经消失。
“下官全权听从太傅的吩咐,太傅有什么事情就直说。”
周尚书客气的说道,他年纪大了,不愿意揽权,而且瞥见唐大儒身边的四皇子,就知道他不做事就是最好的帮助。
四皇子可以彻底的在户部说了算,这也算是一件好事吧。
“好的请周尚书好好支持。”唐大儒客客气气的说道。
唐大儒带着四皇子走在前方,同时想到了该如何和匈奴扯皮的事情,又叫住了二皇子。
二皇子司徒义是个八面玲珑,能说会道之人,绝对适合和匈奴之间的扯皮。
“二皇子慢走一步,我有事情想拜托你,不知你可否有时间”
“太不客气了,有什么事情请直接吩咐,本皇子绝不推辞。”
“二皇子,你只需要”
“啊这那好吧。”
唐大儒拉着二皇子窃窃私语,他现在真的是觉得二皇子是一个好用的外交人才。
看二皇子的眼神都那么的和蔼,果然就没有庸才之人,只要放到合适的位置上,总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首先从京城发出去几道圣旨,皇上招全国各大商会,禁止边境商户与匈奴人做生意,任何买卖都不允许。
边境有不少的商户都是走南闯北,拉来很多商品,卖给匈奴人,甚至还有其他的外邦人。
用汉族人特有的产品去换取外邦的皮薄宝石,金银珠宝,还有其他的各种贵重的香料。
商人们就是这样倒腾过来,倒腾过去,赚取中间的利润。
但是和匈奴人做生意,不慎就容易出现问题,很大可能救命都没了。
但是暴利的利润,足以让很多商人都忽略了危险
而现在边境的买卖已经被查封,禁止卖给匈奴人,也不卖给其他的外邦人。
政令一经发现,边境有商户私自交易,直接查抄家产,以叛国罪论处。
边境驻军,李将军接到圣旨开始频繁巡查,并且做出训练,时时刻刻准备出席匈奴的样子。
边境的商户们可真是很发愁,辛辛苦苦拉来的货,就等着赚钱,朝廷不予许了,这可真是太发愁
有的商人行走商路多年,拥有自己的渠道,和自己的固定的客户。
财大气粗的“客户”们都准备好了银两,就等着自己去拿呢,怎么能挡人财路呢
匈奴人烧杀掠,抢同胞,商人也恨心里恨并不代表着自己不愿意去做生意啊,赚异族的钱,也是报仇的一种方式。
小商人也许害怕李将军,某些大商人可不会害怕,就比如包天涯,包家商队就悄咪咪的进行交易
在走在境外,曲折的小路上,根本就没有其他的商人再次行走,这是包家自己行走出来的商道。
“前边就要到了吧”包天涯有些担心的问,他心里总有一点担心。
“家主,就在前边不远处乌恒族长已经发来消息,他们就在老地方等着呢。”
商队的属下赶紧过来禀报,他们在夜晚悄咪咪的进行交易,然后直接打道回府。
悄咪咪行动的商队,不敢打着火把,远离了边城之后,才敢行动迅速。
等抵达了交易的小绿洲时,竟然没有发现乌恒族,包天涯心中有不好的感觉,暗叹着糟了
果然在草中,钻出来满满当当的兵卒,将包天涯一行人包围,也许对外面宣称他们一百多人是个大商队。
但是兵卒们一经出现团团围住,手上有大刀的,有拿枪的,还有用弓箭的,看着成千上万的兵卒,密密麻麻的将所有道路已经堵死。
包天涯狡猾一辈子,此时也知道此时反抗,就是傻子呀。
“我们投降别动,我们都是良民,我们投降,没有跟匈奴交易。”
包天涯大声的呼喊,果然人就不能做缺德事。
“拿下没收物资,押回京城。”
李将军下令,兵卒们直接压回这一整队的商人,当然也没有伤害包天涯的商队。
毕竟皇上有令只是禁止,并没有说要伤害自己,本国的百姓重罚一下,让他们肉疼就行了
边境的老百姓们都精通好多外邦语,可恨极了烧杀掠抢无恶不作的外族人。
于是很多百姓们都已经充当起来了暗哨,专门听这些商人到底有没有偷偷摸摸的出去干坏事。
老百姓们哪有什么坏心眼子,只不过是服从朝廷的命令罢了。
来往的商人们,谁又会真正的防范所有真正的老百姓呢
那还不是一抓一个准,抓到最后甚至有很多商人都觉得这些驻军是不是有千里眼顺风耳
怎么就这么厉害,怎么可以这样厉害
所以很多商人们很顺从的就灰溜溜的走了,还是听从朝廷的安排吧。
京城当然也已经得到了消息,毕竟司徒皇帝的小金库装满了,很多被没收的商人的物资全部都转交到了户部
司徒皇帝心中是又高兴又生气,五味杂陈,开心的是自己的小金库满登登。
生气的是这些商人怎么就不听话呢
户部很少有丰收年,往年户部就是往外给钱的部门,户部的银两多了,其他的部门都盯着呢。
随着户部的银两变多,司徒皇帝直接惠民政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灾害无情,人有情,免除灾区税收两年。”
受到地震灾难的老百姓,已经遭受了很多苦难,但是苦难过后,活着的人还要继续生活。
本来因为家中都缺失了不少的亲人老百姓们还在忧愁,今年的税收该如何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