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隋开国(1 / 2)

大隋帝国 王觉仁 3875 字 3个月前

高熲抵达前线后,很快就稳定了军心,旋即命人在沁水上搭建浮桥,准备渡河攻击。尉冲惇闻报,马上派人从上游放下火筏,打算烧毁浮桥。高熲随即命人在水中堆筑“土狗”,抵御火筏。所谓土狗,就是在水中积土成堆,前尖后宽,前高后低,形状就像一只蹲在水里的狗。

尉冲惇眼见抵挡不住朝廷军渡河,便下令全军稍稍后撤,准备等对手半渡之时发起进攻。可他的意图却被韦孝宽识破了。尉冲惇军刚一后移,韦孝宽立刻擂动战鼓,下令全军渡河。渡河之后,高熲就命人烧毁了浮桥,决定背水一战,不让士兵有后退的机会。

两军随即在沁水东岸展开会战。朝廷军后路已断,全体官兵不得不奋勇争先,全力进攻。尉冲惇军抵挡不住,迅速溃败。尉冲惇单骑逃亡。韦孝宽率大军乘胜追击,兵锋直逼尉冲迥的老巢邺城。

八月十七日,尉冲迥、尉冲惇父子集结十三万重兵,在邺城城南列阵,准备与朝廷军决战。尉冲迥亲率一万精兵,头裹绿巾,身穿锦袄,号“黄龙兵”。其侄尉冲勤率五万步骑自青州来援,尉冲勤自己担任前锋,亲率三千骑兵先行赶到。

这一战,尉冲迥几乎押上了自己的全部老本。其麾下将士多为关中人,长年追随他征战沙场,皆愿为他效死,且尉冲迥以老迈之躯披挂上阵,也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开战不久,朝廷军便明显不支,开始向后溃退。千钧一发的时刻,朝廷军大将宇文忻忽然发现,战场附近居然围了好几万前来观战的邺城居民,男女老少都有。这一发现令他欣喜若狂。宇文忻当即向韦孝宽请命:“事急矣!吾当以诡道破之。”好奇心真是害死人。此刻,这些喜欢看打仗的男女老少万万没想到,他们马上就将成为朝廷军的靶子,而自以为胜券在握的尉冲迥更是不会料到,他匡扶社稷的大业竟然会毁在这数万看热闹的围观群众手里。

趁着朝廷军尚未全线溃败,宇文忻抓住战机,命令部众一齐向围观人群放箭。观众大惊,一下子四散奔逃,互相踩踏,哭喊哀嚎之声响彻云霄。宇文忻回头向部众高呼:“贼人败了!”正在退却的将士闻声,士气复振,遂纷纷掉头发起反攻。

而这边的尉冲迥军却被抱头鼠窜的人群冲乱了阵脚。形势刹时逆转。尉冲迥再也无力重组阵形,只好随着溃退的部众退入邺城。韦孝宽趁势指挥大军将邺城团团包围。由於尉冲迥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与朝廷军在野外决战,根本没有组织像样的城池防御,所以朝廷军轻而易举地攻上了城头。

城池既陷,尉冲迥就插翅难飞了。他踉踉跄跄地逃进内城的碉楼,在万般无奈中挥刀自刎。尉冲惇、尉冲勤等人带着残部准备退保青州,半路上被朝廷军追及,悉数被擒。随后,韦孝宽分兵横扫关东,所到之处纷纷平定。

杨坚得到捷报,连日紧锁的眉头终於舒展开来。他当即下令,将相州治所迁到安阳(今河南安阳市),然后将邺城的城墙和公私屋宅全部拆毁,整座城池夷为平地,同时划出相州下辖的一部分郡县,另行成立毛州(今河北馆陶县)、魏州(今河北大名县)。

至此,一度甚嚣尘上、声势浩大的尉冲迥之乱,仅历六十八天便宣告平定。令人遗憾的是,短短三个月后,率部平定尉冲迥的元帅韦孝宽便因病逝世,未能等到杨坚龙登九五的那一天。

八月下旬,负责征讨司马消难的王谊率部进抵郧州。司马消难不敢抵御,亡奔陈朝。等到陈朝负责接应的樊毅赶到,司马消难早已逃得不见踪影。北周亳州总管元景山出兵进攻樊毅,将其击退。随后,元景山又会同南司州(今湖北黄陂县)总管宇文弼,一路追击樊毅,在漳口(今湖北汉川县北)一带与其会战,三战三捷。樊毅不得不退保甑山镇。元景山则乘胜进击,将司马消难献给陈朝的土地城邑一一收复。

陈宣帝白白欢喜了一场,最后得到的,只是一个轻於去就的反覆小人而已。

就在关东与东南捷报频传的同时,帝国西南的战事也进展得极为顺利。负责征讨王谦的梁睿一共集结了二十万大军,攻入蜀地后,一路势如破竹。王谦分兵据守险要,企图借助蜀地险峻复杂的地形顽抗到底。为了阻滞朝廷军的攻势,王谦特地派遣骁将达奚惎等人率兵十万,攻击梁睿的并经之地利州(今四川广元市)。

当时,利州守军只有区区两千人,与敌人的兵力之比是1﹕50,可守将豆卢积却创造了以寡敌众的奇迹,在令人难以想象的困境中整整坚守了四十天,期间还经常出动小股部队对围城之敌进行袭扰。到了梁睿大军抵达的时候,利州城依然固若金汤,达奚惎等人不得不撤围而去。

随后,梁睿自剑阁一路攻至成都。王谦命达奚惎等人守城,自己亲率五万精锐出城迎敌,可一战便被梁睿击溃。当王谦仓惶逃回城下的时候,做梦也不会想到,达奚惎已经在城头插上了一面触目惊心的降旗。王谦破口大骂,嗔目欲裂,但一切已经无由挽回,只好带着三十余名亲信骑兵逃奔新都。可当他惊魂未定地逃进新都时,等待他的却不是压惊的酒宴,而是新都县令王宝专门为他准备的一条冰冷的绳索。

王谦被俘,并於十月底被梁睿就地斩首。至此,益州全境平定。

短短几个月时间,一度分崩离析的北周天下便再次完整地呈现在杨坚面前。如果说在此之前,人们对轻易夺取摄政大权的杨坚还有些鄙夷不屑的话,那么经过这几场快如闪电的平叛战争,恐怕就很少有人敢对杨坚的能力表示怀疑了。当然,也许还是有人会觉得这几场战争赢得太过容易,因此把一切都归因於运气。可是,当一个人的运气好到老天爷总是站在他那一边的时候,当普天之下的对手都已经被接二连三淘汰出局的时候,难道还不足以证明,这恰恰是一个秉承天命、注定要君临天下的人吗?

毫无疑问,三方之乱的平定,已经彻底夯实了杨坚通往帝座的道路。

从大象二年的秋天起,杨坚的“禅代秀”就开场了;而刚刚建立才二十几年的北周帝国,也无可挽回地进入了倒计时状态。

——这一年九月二十八日,关东刚刚平定,杨坚便任命世子杨勇为洛州总管、小塚宰,负责统治北齐旧地,也就是整个关东、河北地区。

——九月三十日,北周朝廷取消左、右丞相,改任杨坚为大丞相。

——十月初,杨坚诛杀陈王宇文纯和他所有的儿子。

——十二月十三日,杨坚进位相国,总百揆,晋爵隋王,“赞拜不名”(启奏时不再称姓名),“备九锡之礼”(九锡即九赐,是天子赐予勳臣的九种器物和礼遇,事实上也是历代权臣篡夺帝位的必经程序)。杨坚接受了爵位和封邑,却装模作样地拒绝了其他的职位和荣誉。

——十二月二十日,杨坚诛杀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及其所有儿子(至此,五王被屠戮殆尽)。

——次年二月四日,杨坚终於接受“相国,总百揆,九锡”等官职礼遇。

——二月六日,北周朝廷下诏,封杨坚之妻独孤氏为王后、世子杨勇为王太子。

走到这一步,接下来就该启动“劝进程序”了。开府仪同大将军庾季才率先站出来,劝杨坚於本月甲子(二月十四日)应天受命,登基称帝。太傅李穆和开府仪同大将军卢贲随即跟进,同声附和。按历史惯例,一场标准的“禅代秀”须经属下多次劝进,受禅者多次拒绝,最后才作出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以“天与不取,反受其咎”的姿态无奈接受。杨坚当然也不会例外。